索  引  号 11370883559936141Y/2024-11899 分        类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06-28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8 发布日期:2024-06-28 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于洪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该产业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邹城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邹城市先后出台了《数字赋能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及《关于扶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同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上云,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

(二)招引培育智能制造龙头。整合园区、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先后引进、孵化了珞石、达野等20余家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及服务配套企业,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投资5.1亿元建设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构建一体化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投资105.6亿元建设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天河科技投资5.7亿元实施矿山重型施工机器人项目,不断壮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三)加快智能升级步伐。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先后实施了144个数字化改造项目,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整体水平。两化融合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全市实施“智改数转”企业达 150 家,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2 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4 家。荣信集团、天河科技相关项目入选第三批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北斗天地、艾坦姆流体等8个相关智能制造项目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四)优化产业智能生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应用,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行业样板。荣信集团、珞石科技、恒信科技等8家企业已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奔腾企业、金鼎实业等 63 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天河科技、艾坦姆合金等 12 家企业入选省 DCMM 贯标试点企业。

积极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经验。组织 10 家重点工业企业赴经开区、兖州区等参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组织荣信、奔腾等 4 家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赴浙江大学参加济宁市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研修班。组织金刚山酒业等 4 家企业参加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培训班。组织首批省级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荣信、泰玻参加全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高级研修班。

二、下步发展思路

目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集中于下游应用层,通过集成相关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形成的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而对于上游的芯片、传感器等软硬件设施以及中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理论等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根基非常薄弱,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等待我们去挖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相关建议,深化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加速推进,不断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一)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坚持育才为主、引才为辅、双向发力,强化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为“拔尖人才”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扎实开展科研人才招引,深入实施“邹鲁英才”计划,引进和培养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园区、企业与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建强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好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引导我市相关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不断钻研核心技术难题,持续强化科研合作,重点开展机器人控制系统、本体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三)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加速相关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标杆样板。加速推进荣信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数据中心、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厚植本土工业优势,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投资,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优选珞石、达野等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持续挖掘本土机器人产品销售潜力。

签发人:徐振龙

联系人:李  平

联系电话:1332519726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