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235149C/2024-11006 | 分 类 | 决策执行效果评估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06-05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全面贯彻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结合邹城市实际,为积极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开展构建外联内通综合交通网络行动等“十大行动”。现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邹城市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为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网、美丽舒适农村公路网、便捷高效运输服务网,打造以公路、铁路为支撑,港口为辅助的综合交通网络,在交通物流强市建设上先行先试,交通运输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保持邹城处于全省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方阵。
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多次现场查看、开会研究制定评估方案,确保评估工作实事求是。
二、评估内容分析和依据
(一)文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前期法律顾问已出具)
(二)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1.构建外联内通综合交通网络行动
积极对接山东省“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统筹、优化配置、协调衔接,构建畅达的对外交通体系。京台高速改扩建及邹城北出口工程、济南至微山公路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新建工程相继完工通车,邹城至济宁公路新建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潍坊至邹城高速新建项目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G104京岚线、S104济微线、S246临邹线、S321枣梁线大中修工程顺利完工。加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累计投入约500万元,整治铁路沿线违章建筑、垃圾杂物、高大树木、彩钢瓦加固等问题1500余件,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实行铁路道口标准化管理,改造提升铁路道口48处。
2.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暨美丽儒风路推进行动。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印发实施《邹城市“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路网延伸通达、路网改造提升、养护、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项目建设,目前完成路网延伸通达、路网改造提升工程约990公里,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养护、安保工程约14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8座,完成投资约13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切实保障农村公路通畅性、通达深度和服务质量,提升农村公路网络整体通行能力,不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高品质打造“美丽儒风农村路”。目前已对云梦小镇—鸿山—五宝庵山—莫亭水库、十八盘山—凤凰山两条示范线路进行提升,建成农村公路驿站7处,使公路成为乡村兴、民风淳、风景美、路域优的综合载体。积极推进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大力推行市镇村三级路长制,搭建全市农村公路综合信息平台,依靠信息化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3.建设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动
加快生态港航建设,打造绿色港航样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集智能喷淋、大气监测、船舶远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控平台;投资1.7亿元建设10万余平方的堆场封闭式储煤棚,棚顶太阳能电池板装机容量2400千瓦,年发电量330万度;投资6000余万元购置88辆国六柴油货车、10辆纯电动载货汽车,完成港口码头运输车辆迭代升级,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港口码头全部使用国六柴油货车或新能源车辆;两家港口均为济宁市首批绿色四星级港口,连续多年被评为 “济宁市放心港口”。
4.完善运输服务体系推进行动。
(1)优化公共客运,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依托邹城火车站、汽车站优势,形成综合客运枢纽。整合铁路、公交、客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推进高铁、机场专线、站点巴士班线运行。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目的,积极合理优化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合理优化延伸7条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156个。
(2)发展现代物流,提升货运行业装备技术水平。推动货运车辆向专业、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推广LNG等节能型货运车辆。全市现有LNG等节能型营运货车147辆,重型集装箱货车300辆。
(3)加快“贸易港”转型升级,打造“贸易平台+产业园区+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的全链条服务,实现港企互惠共赢。构建现代“大物流”,打造鲁南最大的集散货物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煤炭、黄砂等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200万吨以上。充分释放水运优势,加强与兖矿集团、鲁南电厂等周边大型企业及园区合作,提升水运辐射能力。
5.打造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样板推进行动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市政府引导、客货邮融合、镇村企协同”的快递进村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快递进村·邹全服务”品牌。2021年率先在全省建成运行13处镇级邮政快递公共服务中心和540处村级快递服务站,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目前正在推进将市级快递园区建设融入济宁市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范畴,推进市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规范、便捷的寄递服务。
深入实施“快递+农特产品”特色创牌工程,邹城“蔬果脆”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2023年3月,邹城市政府出台《“快递进村”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家、省、济宁市邮政管理部门三级经验推广。今年,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试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创建试点。
6.加快数字交通推进行动
积极安装出租汽车音视频,目前,全市1109部已安装614部,占比55.37%;推进交通叫车热线95128应用。创新智慧物流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实现电子运单管理,实现1家危化品运输企业9辆危化品运输车“鲁通码”和电子运单100%应用。发展“互联网+货运物流”新模式,现有一家网络货运企业,拓展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应用。。。。。。从邹城市农村道路管养现状出发,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GIS、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交通智能管养平台,初步形成全民参与道路管养局面。
7.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进行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发展校园公交、定制公交、旅游包车等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出行。推动货运结构升级,提升货运车辆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发展LNG等节能型货运车辆。规范货物运输市场,提高配送效率,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能力。推动行业治理智慧化升级,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作用,加快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全面淘汰国三以下车型,实现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占比100%。
8.提升交通装备制造业推进行动
依托济宁能源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投资29.63亿元,打造江北最大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具备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3亿元,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9.保障交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行动
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落实每日“晨会”活动;打造交通安全工程试点,在尚双线等易滑坡路段安装监控设施,主要道路安装11处非现场执法设施,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危桥改造、急弯陡坡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治理水平。
10.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进行动
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结合机构改革,积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召开信用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部署信用建设工作,出台《邹城市交通运输局“信用交通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邹城市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邹城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实施办法》《邹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港航信用管理办法》《邹城市交通运输局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等制度文件,成功入选山东省“信用交通县试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造就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交通运输干部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金、人才是完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邹城市行动方案》的要素保障。
一是土地指标问题。目前因国家土地政策调整,交通工程实施需配置土地指标,每年用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土地指标有限,且成本较大,严重制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邹城市行动方案》的正常推进。
二是资金缺口问题。近几年受疫情、经济大环境等影响,交通运输行业成本高,效益差,加之往年欠账较大,财政支付能力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缺乏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以及基层熟练操作人员。
三、评估结论和意见建议
(一)评估结论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邹城市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内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良好,主要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
(二)下步对策建议
今后,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交通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向人民群众提供新的、更高标准更高品质的服务。
(一)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十四五”规划和邹滕一体化发展、“任兖邹曲嘉”都市区一体化为契机,加快邹济高速、济枣高铁项目建设,构建畅通顺达对外交通体系;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道路通达能力,让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通”向“好”。
(二)持续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严把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持续优化客货运、出租、维修、驾培、航运、邮政等运输市场管理。深化执法改革,持续推进非现场执法智能化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治超手段和水平。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常态化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三)牢牢守住交通运输发展底线。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底线任务,加强道(水)路运输、城市交通、工程建设、邮政快递业安全防范措施,强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各项环保措施,防范风险隐患,确保可管可控。
(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交通“新基建”网络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健全人才建设机制,培养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交通劳动者素质,打造素质优良交通大军,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