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发展机遇 主动服务大局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邹城篇章”
发布日期:2024-06-06 信息来源:邹城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山东、关怀山东、厚爱山东,5月22日至24日再次亲临山东视察指导,深入日照、济南等地进行调研,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赋予了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务,为我们谋划推进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连日来,中共邹城市委党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即日起,中共邹城市委党校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栏,系统全面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邹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今日首篇刊发邹城市委党校课题组《抢抓发展机遇 主动服务大局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邹城篇章”》。


抢抓发展机遇  主动服务大局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邹城篇章”

邹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山东、关怀山东、厚爱山东,5月22日至24日再次亲临山东视察指导,进一步指明了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擘画了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部署工作任务,又教策略方法,是推动山东发展的“指南针”。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主动扛起服务全省、全国大局的责任担当,努力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把邹城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落实和推进,锚定“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的奋斗目标,抢抓新机遇、开辟新领域、致胜新赛道,不断打开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绿色低碳,紧抓高质量发展转型期。对标对表总书记“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我市作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应该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通过“加动力”“强内力”“增战力”,贡献“邹城力量”。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动力”。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打造鲁南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科技创新根基,为建设科技强市“强内力”。要聚焦科技强市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根基,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科创企业培育,以科技赋能延链强链补链,通过推进建平台、育主体、聚人才、优生态等关键工作,为建设科技强市“强内力”。焕发制造集聚区活力,为绿色低碳转型“增战力”。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智能+绿色”为引擎,着力建设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加快建设绿色工业园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低碳转型“增战力”。

突出改革重点,紧抓改革开放攻坚期。对标对表总书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重要指示,我市要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促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重点。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动摇,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正是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更加关键的位置,我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发生了全局性、系统性变化,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时代以来,我市改革始终围绕以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4年,更是明确了“农保护航”种植业保险全免费项目等10项民生实事项目——尊重人民利益需求、注重人民急难愁盼、把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变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点呈现。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走出去抢机遇、拓市场;走上去争政策、争支持;走下去摸实情、解难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党员干部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邹城奇迹。

发展特色产业,紧抓乡村振兴黄金期。对标对表总书记“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的重要指示,我市要突出示范引领、持续放大优势,通过抓样板、兴产业、促增收,努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展现邹城新作为。示范引领抓推进,由点带面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发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连村成片、跨镇成带、集链成群”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协同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特色强产业,品牌先行蓄新能。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打响邹城蘑菇、张庄樱桃,中心草莓等特色农业品牌,将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富民增收振乡村,成果共享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让广大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深耕文化沃土,紧抓文化“两创”机遇期。对标对表总书记“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的重要指示,我市充分发挥孟子故里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打破“就文化抓文化、就旅游抓旅游”的传统模式,推动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建设相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出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文旅推动经济发展新路径。以文塑旅,用文化资源赋能旅游发展。突出龙头带动,打响“孟子修学游”和“邹东深呼吸”文旅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新平台。以旅彰文,让旅游市场激发文化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上九山“古村+商业”模式、康王谷花世界“公园+游乐”模式、大洪沟“生态+乡村游”模式、泉山沟“民宿+旅游”模式“四种模式”,点亮乡村旅游新图景。文旅融合,推动文旅发展“和合共生”。强化品牌引领,实施“优手造”工程,擦亮“山东手造·邹鲁尚品”等非遗品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耕邹鲁人文沃土,将文化资源的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坚持守正创新,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崭新局面。

统筹发展安全,紧抓社会稳定关键期。对标对表总书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患于未然,守住安全底线”的重要指示,我市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一排底线,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努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取得新成效。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运用债务置换、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有效化解地方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安全生产方面,要牢牢盯紧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矿山等重点领域的生产安全,压实各方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风险。特别是当前,要系统做好应对旱涝急转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在社会稳定方面,要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好攻坚措施,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守住方方面面的底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才能为党和国家核心利益、人民的根本福祉牢牢托底,始终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课题组成员:吴旭晗、史磊、郝文敏、孔馨悦、栾美、王道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