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8月24日,2024年全国志愿助残服务培训交流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残联组联部指导、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主办、甘肃省残联承办。
8月23日下午,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经验交流,共有11个单位发言。邹城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丁伯平以《凝聚资源 助力发展 “艺童益行”守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茁壮成长》为题作了典型发言,邹城市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残联发言单位。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以帮助残障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创新实施“艺童益行”残障儿童帮扶计划,以艺术兴趣培养为媒介,构建“四位一体”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守护体系,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志愿助残服务,引导残障儿童在艺术熏陶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促进残障儿童身体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持续提升。
精准施策,助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摸底18岁以下1782名残障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发掘559名有艺术爱好的儿童,选拔63名有舞蹈、绘画、声乐等特长的儿童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与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的方式解决“艺童益行”项目资金和场地问题,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邀请中国国家跳绳队主教练齐景龙等文体艺术专家进行指导,已成功组织16次活动,惠及1700多名特殊青少年。
强化联动,构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守护体系。通过“融合、整合”全面提升“艺童益行”项目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创造有利于残障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凝聚社会各界、各领域优质资源,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联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7家专业机构,成立综合服务平台,为残障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建优专业团队,广泛招募专业人才加入服务队伍,与孟子大剧院保利童声合唱团等专业艺术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专家团队合作,邀请全国全省知名专家来邹授课,培训艺术指导、公益讲师等专业技能人才30余人、全市各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特殊儿童家庭母亲200余人,持续提升服务残障儿童能力水平。
多点发力,助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从助成长、促就业入手,延伸帮扶链条,优化帮扶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残障儿童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组织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文体艺术活动,拓宽残障儿童的成长通道,提升他们的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水平。多次在全国、全省残疾人征文、朗诵、体育等文体赛事中获奖,数量位居济宁市第一,一家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在“共享芬芳 共铸美好·中国人保杯寻找最亮的星”书画摄影全国巡展活动中获评“最佳组织机构”,为山东省唯一。借助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康复服务提质增效计划,开展专项课题研究3项,实施儿童专项救助项目65例,帮助51名残障儿童改善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自理能力;对60名发育迟缓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服务,58名儿童回归家庭,2名儿童转入定点康复机构;邹城市人民医院被省残联评为首批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4家机构入选首批济宁市市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利用文旅文创资源,推动“非遗+创业+就业”模式,精心遴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木雕、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项目12个,带动160余名适龄残障儿童学习非遗技艺,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服务提供者,有效促进了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入和个人发展。
下一步,邹城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扶残助残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强化社会动员,以志愿助残服务助推“艺童益行”试点项目提质增效,切实为残障儿童少年打造一个更好成长、全面发展的新载体,为他们走向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帮助、扫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