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医保局坚持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目标 积极构建群众满意的医保服务新流程
发布日期:2024-08-26 信息来源:市医疗保障局

邹城市医保局坚持以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为目标,在丰富服务场景、优化服务管理、建好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下沉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打造“网上经办为主、自助经办为辅实体窗口兜底”的医保经办服务新格局。全国医保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阳光医保246”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医保经办精细化管理服务”典型案例,邹城市医保局获评全省首批医保工作先进集体。      

坚持标准引领、推动资源下沉,确保医保服务“一次成”。一是构建医保服务标准体系。将标准化建设与全面提升医保服务质量紧密结合,建立基础共性标准、管理和保障标准、公共服务标准、监督与评价标准4个分体系,研制标准84项,自主编写标准55构建起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次清晰、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实现医保服务申办材料精简30%办理环节减少50%非即时办结事项比国家规定时限压缩60%以上。二是推动医保服务力量下沉。深入推进县域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揭榜挂帅项目建设,打造1级中心、21个镇街服务站、N个村居服务点1+21+N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服务“触角”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分级下沉镇街、医院、企业村居共计58项经办事项,每年为参保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45人次,门诊统筹结算60万人次。三是打造医保经办示范窗口。编制《窗口服务规范》《办公场所与服务设施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在服务窗口推行承办机构、事项名称、申办材料、办理时限、设定依据、经办流程、办理方式、窗口电话“八公开”,打破前台条块分割现状,整合为综合柜员制,做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医疗保障“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单结算”

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信息集成,实现医保服务“不见面”。一是医保服务一网通办聚焦打造数字化服务场景,针对缴费基数申报、医疗费用零星报销、异地就医等高频服务事项,推行简单业务“电话办”、手机业务“便捷办”、申报业务“邮寄办”特需业务“容缺办”等服务,将便利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医保便民热线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接听群众来电200“网办掌办”服务700余人次,累计提供“不见面”服务1.2万余人次,切实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二是慢病服务全周期管理。整合医疗机构、专业慢保服务机构、零售药房三方资源,打造1+1+N”慢病服务新模式,为每名慢病患者建立专属电子药历和健康档案,提供就医问诊、续方配药、支付报销等“一站式”服务全省率先实行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免申即享”形成来院就医与诊后管理“全周期”的闭环管理三是费用结算聚合支付。探索建设医保聚合支付平台,实施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就诊卡、二维码、面部生物特征“六合一”的多种方式支付,优化医保码“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全流程应用,全方位为患者打造便利就医、便捷医保的“无感就医”新感觉和实现“床旁结算”“诊间结算”的移动支付全新体验,患者和家属少跑腿、少排队,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的便捷红利,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服务为民动政策惠民,推动医保服务集成办”。一是吹响“部门集合哨”。将跨领域、跨部门办理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和医保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企业注销登记、参保职工退休、医保码就医购药等事项“一件事集成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打造定制化、模块化的“一类事”服务场景,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二是做实“出生一件事”。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整合卫健、公安、税务等部门资源,新生儿父母凭出生医学证明可直接在医院端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实现新生儿落地即参保。同时,生育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报销,切实减轻群众垫资跑腿等负担。三是加快“异地跨域办”。推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跨域联办,医保关系转移接续9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符合条件参保人员凭有效就医凭证就可在省内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享受直接结算服务,为参保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暖心的医疗保障服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