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文化“两创”邹城文章
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王道珍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深化文旅融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邹城市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立足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以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打开文化“两创”发展新局面。
坚定文化自信,把牢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向。文化兼具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增强文化自信,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邹城按照“当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定位,高标准建设了孟苑,打造世界级孟子思想研究传播中心,形成《孟府档案全编》等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孟子仁政、义利等思想精髓,融入干部政德教育,打造官箴碑等现场教学点,推出《礼门义路》等礼乐剧目;连续18年举办母亲文化节,挖掘孟母教子的当代价值,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进文化自信。
深化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我们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具体举措。近年来,邹城举办了“我爱邹城·文明上网”共度七夕凉夏晚会,以良好道德风尚滋养网络空间;在村居设立孟子学堂,持续开展国学文化传承活动;舞台剧《追“孟”之路》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的“孟子乡音·振兴乡村”村歌行动,成为现象级乡村文化嘉年华,更好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推进文旅融合,激发文化发展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我们把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作为中心环节,加快完善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活力的文化体制机制,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邹城出台了《关于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邹城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等文件;打造“到孟子故里,养浩然之气,做大丈夫”研学品牌,推出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峄山等研学基地,开发“跟着孟子去研学”等研学线路,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让一切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邹城要紧紧围绕推进文化“两创”全面深化改革,用好市内富集的文旅资源,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奋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成果,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践行者、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