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唐村镇潘家官庄村“巧嫂”纺织品加工厂,村里的妇女们正在赶制一批箱包订单。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处闲置资产。经过多方考察,村里与多家服装厂达成合作,对这里进行盘活改造,开办“巧嫂”纺织品加工厂,承接服装来料加工和代工订单。
邹城市唐村镇潘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冬梅:“(村民)都是零基础,对缝纫这一方面都是一窍不通。她们的顾虑就是怕学不会、学不好。我们的这些男党员回家发动他们的家属,带头先学,先试先干,不计工资报酬,先把技术掌握在手里面,带动村里的其他妇女一块干。”党支部作动员,党员示范带头干,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掌握了缝纫技术。邹城市唐村镇潘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冬梅:“集体每年能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对我们这些闲散的劳动力,她们家庭收入也增加了,每个月两千到三千元。”邹城市唐村镇潘家官庄村村民薄凤菊:“人家接了活,我们来干,不耽误看孩子、接学生,不耽误伺候老人。”
深化“村企联建”,开展“百企兴村”。近年来,邹城市引导7个市属国有企业与13个镇街联建、108个村与103家企业结对。以“百企兴村”活动为抓手,各镇村积极探索“闲置资源”利用模式,创新村企合作路径,推进村企在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共富工坊等领域协同发展。唐村镇西牛庄村与一家养殖公司合作,有效盘活村里40亩闲置低效土地,发展“七彩山鸡”养殖项目。邹城市唐村镇西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凡标:“以前这里是个荒地,效益不很好,因为不是水浇地。通过七彩山鸡养殖,把这块资产盘活了,给村里一年增加接近10万块钱的收入,带动老百姓二十多户,五六十口人就业。”为壮大这一特色产业,唐村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西牛庄村与周边中唐、后唐等4个村级党组织联合打造七彩山鸡繁育项目,引导50余家农户参与养殖,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目前,唐村镇通过“村企联建”先后打造藕虾混养、金银花、蓝莓种植等6个生态农业项目,5个“共富工坊”手工加工项目。
邹城市唐村镇党委副书记颜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为抓手,深入实施‘百企兴村’行动,持续挖掘乡村产业潜力,全力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积极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
近年来,邹城市通过深化“村企联建”,开展“百企兴村”,先后落地项目98个,成立17处共富工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00万元,带动6100名群众实现就业。邹城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任振:“通过上马共富项目、建设共富工坊、培育共富产业等方式,让闲置低效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富民强村的‘活力源泉’,实现了企业赢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