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1383XM/2025-02601 | 分 类 | 部门(镇街)文件 |
发布机构 | 凫山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5-04-27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各管区、社区新区,各办各中心,街直各部门:
现将《2025年凫山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凫山街道党工委
2025年4月27日
2025年凫山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之年。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主线,以实施“关键少数”学法、谁执法谁普法监督机制、法治文化建设攻坚、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工作法治化质效,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区氛围,为实现“九五”普法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政治统领,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1.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济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及中共邹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的《2025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重点学习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2.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展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充分运用各类阵地平台,采取各种形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网格,讲好新时代凫山法治故事。
二、把握普法重点,提升法治宣传活动质效
3.突出抓好宪法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宪法十进”活动,健全宪法学习宣传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暨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干部群众自觉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信仰、遵守宪法规定。
4.突出抓好民法典宣传教育。举行民法典颁布实施5周年纪念活动,深化“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一致等法治精神,完善学习宣传工作机制,调整优化民法典宣讲团,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热潮。
5.突出抓好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保密法等,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等学习宣传活动。
6.突出抓好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宣传。大力宣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防范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7.突出抓好与重点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宣传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民族宗教、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信访、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禁毒、防治家庭暴力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大力宣传教育、社会保障、消费维权、道路交通安全、医疗卫生、青年儿童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社会救助和困难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反有组织犯罪、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8.突出抓好地方性法规宣传教育。以“法律十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济宁市颁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内涵,推进地方性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精准分类施策,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9.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质效。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推动学法用法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的能力。打造“一站式矛调中心”法治文化展厅。
10. 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法治素养提升新机制。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规范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履职,落实“开学普法第一课”制度,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
11. 持续推进普法工作改革创新。持续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扩大延伸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建立公民法治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工作实绩,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对标先进,积极主动探索工作方法和手段,将先进工作理念与法治建设进行深度融合,持续拓展工作效果。
四、拓宽普法路径,打造“4+普法”复合模式
12. 落实“执法+普法”。在执法全过程开展实时普法,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围绕正在办理的案件或事项,直接面向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开展有针对性的释法说理活动,帮助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有关行政执法决定。
13.做强“案例+普法”。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创新以案释法形式,总结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持续做好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案例报送工作。提高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案例采用率。
14.拓展“网络+普法”。将单向式法治宣传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将专业化的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结合街道特色,讲述法治故事,普及法律知识,将线下法治教育基地“搬”到线上。
15. 探索“科技+普法”。用好“济宁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平台”“济宁市法治素养培训测试平台”。探索VR全景、AI语音、deepseek等新技术新引擎在普法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普法产品供给、拓展普法网络平台、创新普法传播方式等手段提升智慧普法效能。
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参与感和认同感
16.持续推动法治文化建设。配合加快推进《邹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构建起邹城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体系。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打造法治文化“微景观”。根据《济宁市法治文化阵地运维管理办法》,对已命名的“双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高法治文化阵地的利用率和参与度。
17.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将法治文化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参加第19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济宁市第五届“法治微电影(动漫)”和“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六、注重强基导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18. 创新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模式。规范执行“四议两公开”,搭建多元化民主协商平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培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水平。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日常评估和检查,建立退出机制。
19. 加强法治骨干队伍培育。构建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深化“1名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不断提升基层法治队伍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加强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法治培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七、强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20.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牢固树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是最好普法的理念,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明理。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案例和以案释法案例的报送审核工作。
21. 深化“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重点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消防应急、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民族宗教、知识产权保护、残疾人权益保护等领域,分类分业分众组织开展“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2.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由下至上逐级验收评估。认真总结“八五”普法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实事求是查找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积极选树“八五”普法先进集体、个人。迎接济宁普查、全省抽查,做好“九五”普法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