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MB2857729J/2025-01933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医疗保障局 | 成文日期 | 2025-06-18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尊敬的张雷委员、张凡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通过改革慢性病管理模式,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案》《关于加强高血压防控管理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通过改革慢性病管理模式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建议答复
(一)关于完善慢性病医保政策体系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医保部门高度重视慢性病医疗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政策优化和服务提升。2025年1月1日起,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我市全面实施统一的门诊慢特病保障政策,病种范围80种(甲类9种乙类71种),并对10个病种进行跨省联网结算。在经办服务方面,我们已全面推行“免申即享”“随时申报、随时受理”的服务模式,门诊慢特病认定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申报。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我们明确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疾病确诊工作,但申报受理和日常管理下沉至基层,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待遇。
(二)关于推进医防融合改革的进展情况
医防融合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效能的关键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市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1. 政策协同方面。2022年,“15分钟医保服务圈”项目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打造形成1个县级中心、21个镇街服务站、N个村居服务点的“1+21+N”(“1”是指市医保中心,“21”是指16个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和5个市直医院医保工作站,“N”是指20个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初期150个村居卫生室医保工作点)服务网络,分级下放医保经办服务事项58项,将慢特病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高标准建成国家级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2024年10月,试点获评全省“2024年高水平标准化基础项目”。
2. 服务模式方面。探索实施慢特病服务中心扩围延伸至镇村,形成“市、镇、村”一体的门诊慢特病联防共管基层网格,延伸门诊慢特病全周期服务链条;建立“区级技术支持、镇级公卫服务、村级上门走访”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形成医疗、预防和医保“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
3. 信息化支撑方面。为避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搭建诊后健康管理平台,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四大类常见慢特病,通过采集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用药记录、健康饮食、运动信息数据等,建立专人专属健康档案。同时,依托慢特病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结合档案内容对患者分级分类确定回访形式及频率,并及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有效防止“小病变大病”“慢病变重病”。
4. 成效评估方面。开发诊前精细化疾病管理平台,对有就医记录而未达到慢特病指征的患者实施疾病跟踪、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主动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及时评估患病风险。截至目前,已管理患者3280人,复诊率从14%提高至69%,不按时遵医嘱服药率从9.8%降至1.6%,有效降低了慢特病发病率。
(三)关于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已采取多方面措施:
1. 医保政策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城乡居民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已达50%,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对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报销金额每年600元,且无需复核检查。
2. 药品供应保障。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共享中药房建设,建立基层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实现上下用药目录统一和处方流转。配备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基本用药。
3. 服务模式创新。注重强化远程医疗支持,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不具备开具长期处方条件的村卫生室可通过远程会诊在上级指导下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 加大政策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慢性病医保政策,同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2. 加强慢性病用药保障。完善药品配送机制,确保慢性病患者在基层能配到所需药品。
3.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和智能提醒系统,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精准服务和动态管理。
4. 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和居民个人共同分担机制,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覆盖率,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作用。
二、关于加强高血压防控管理的提案答复
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关爱和管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不断探索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并推进有关工作。
(一)关于完善高血压医疗保障政策的举措
1. 门诊用药保障机制。高血压已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范围,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合规门诊用药费用可按比例报销(平均报销比例达55%)。 推动“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专项保障,覆盖城乡参保居民,在就医用药报销不设起付线。
2.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如ARB类、CCB类等)纳入医保目录,并通过集采大幅降低价格(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集采后均价下降90%以上)。
3. 长处方政策支持。对病情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支持开具12周以内的长处方,减少患者就诊配药频次,提升用药依从性。
(二)关于推动基层防控和健康管理的措施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医防融合”模式,通过医保总额预算、结余留用等机制,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筛查、随访和健康管理。探索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给予医保政策倾斜。
(三)关于提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协同机制
1. 与公共卫生服务联动。配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免费高血压筛查,医保基金与公共卫生经费协同保障。推动医疗机构电子健康档案与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
2. 医保支付向预防倾斜。探索研究将部分高血压早期干预项目(如健康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纳入医保。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扩大高血压用药集采品种范围,进一步降低患者负担。
2. 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便利流动人口高血压患者跨省治疗。
3. 联合卫健部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高血压防治能力。
尊敬的两位委员,再次感谢您们对医保工作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不断优化工作举措,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邹城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6月18日
签 发 人:王 冲
联 系 人:韩春祥
联系电话: 5232653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