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服务】“邹”到法援 | 加强案件质量评估 力促法援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强化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近日,邹城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召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自查评估会议。会议组织法律援助律师、案件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业务骨干,共同对近期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面“体检”,力求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迈向新台阶。

一、明确标准,搭建评估框架

首先,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本次自查评估的标准和流程。评估标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执行,涵盖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庭审辩护(代理)、文书制作、结案归档等各个环节。从案件办理的及时性、合法性,到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态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定,为评估工作搭建了清晰、严谨的“框架”。

二、全面自查,深挖案件“病灶”

在自查环节,参会人员对随机抽取的186件法律援助案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部分案件存在调查取证不充分的问题。例如,在某起劳动纠纷案件中,承办律师未能全面收集受援人的工作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凭证等关键证据,导致在庭审过程中证据链条不够完整,影响了案件的胜诉几率。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方面,个别案件的辩护意见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结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提出有力的辩护观点,未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文书制作方面,部分法律援助文书的格式不够规范,内容表述不够准确、清晰,存在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影响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总结部署,筑牢质量“防线”

在自查环节,参会人员对随机抽取的186件法律援助案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部分案件存在调查取证不充分的问题。例如,在某起劳动纠纷案件中,承办律师未能全面收集受援人的工作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凭证等关键证据,导致在庭审过程中证据链条不够完整,影响了案件的胜诉几率。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方面,个别案件的辩护意见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结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提出有力的辩护观点,未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文书制作方面,部分法律援助文书的格式不够规范,内容表述不够准确、清晰,存在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影响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