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5558U/2025-01985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25-06-04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尊敬的于洪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布局我市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整合园区、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打造,基本形成了“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研发+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和生态圈,培育了珞石、灵智、天河等一系列机器人骨干企业。今年4月份,珞石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功发布,标志着珞石成为我市首家具身机器人研发企业,也标志着我市基本形成了涵盖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特种机器人等多领域产业发展格局。
一方面,我市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圈。2013年招引落地第一家机器人企业诺博泰,历经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机器人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市形成了以珞石、达灵为代表的机器人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本体制造集群,以天河、金科星、兖煤黑豹为代表的矿用装备特种机器人研发制造集群,业务范围覆盖一二三产,是我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在全国县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市搭建了“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正方机器人公司提供园区运营管理、投融资和配套服务;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可为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教育培训、行业应用、集成配套和企业孵化等提供技术支撑;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研究机构等提供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培训、咨询与规划等服务。
另一方面,产业配套基础较好,市场需求较大。一是产业配套基础较好。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主导产品为智能矿用装备、电气电缆、液压部件等,基本形成了矿山装备、液压机械、安全装备、机电设备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具备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提供铸件加工、精密数控加工、基础零件等配套服务的能力。二是机器人市场规模较大。我市及周边地区工矿企业多、物流仓储业较为发达,受近年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用工荒”等因素影响,“机器换人”成为企业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有效手段,对机器人、智能化的需求比较旺盛,对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有较强的支撑。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强化科技服务,全力攻坚创新,为邹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是打好政策扶持的“组合拳”。支持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持续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平台等方方面面的支持。通过积极吸收借鉴外地支持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形成“政策包”,精准投向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依托国有产业园区配套,助力优质项目落地和重点企业发展。加大主动上门宣传推介力度,变“坐等”企业申请政策为“主动上门”送政策,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申报的成功率,以精准高效的政策“组合拳”助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加快发展。
二是打通企业间协作的壁垒。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依托机器人研究院、产业联盟、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企业协同协作机制,搭建企业共享技术、设备和检测平台,实现企业间信息互通有无、技术联合攻坚、供销两端协作,提高产业内部匹配度,实现集约抱团发展。充分发挥珞石科技在轻量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号召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一方面吸引外地上下游配套企业来邹城投资建厂,另一方面鼓励本地配套企业进入珞石供应链,密切各企业间生产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供应链横向配套,努力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合力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同时,鼓励机器人生产企业采购本地企业零部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打开市场应用的新空间。加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企业招引培育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应用场景丰富、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或集成应用项目,扩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特别是依托我市煤机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鼓励煤机企业抢抓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机器换人”等项目支持。
邹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4日
签发人:乔凡英
联系人:袁健
联系电话:5258966、521305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