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积极践行“健康第一”育人理念,通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推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
锚定目标强责任。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事项,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案》《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近视率考核指标分工方案》,坚持每周调度,定期研究推进。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核评价,142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压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副校长、学科组长、班主任及体育教师分工包保负责,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突出重点抓落实。(一)保证锻炼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下发《关于强化中小学校园课外体育锻炼的通知》,大力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推广体育家庭作业,鼓励“亲子运动”,通过跑步、跳绳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养成良好运动习惯,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二)注重竞技引领。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赛等赛事活动,承办济宁市第十六届运动会,657名青少年参赛,获得108枚金牌,我市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大力推进“市队校办”工作,13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市队校办”训练基地。充分利用中乙联赛山东泰山队主场有利条件,先后组织3万余名师生现场观赛,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三)鼓励特色发展。积极创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现有20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60多个足球、篮球、武术等学生体育社团。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特色课间操、校园集体舞等展演活动,打造了“薪火相传 强国有我”“健康启航 梦想飞扬”等特色课间操品牌,荣获济宁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评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邀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山东泰山足球队球员进校园开展志愿服务,惠及学生3000余名。
强化保障促提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改造提升40处学校运动场,购置护眼灯800余台、可调节课桌凳5000多套。每年开展视力检测4次,“一生一策”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免费接种HPV疫苗、检测少年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启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和健康查体。对5220名学生完成游泳免费普及培训。积极争取国家关工委健康体育发展项目,建设5处校园游泳馆、游泳池。列支近30万元,采购体质健康抽测设备,扎实开展抽测工作,目前抽测近7000人,年内实现全覆盖。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增设校内训练空间,配置体育训练设备,实现训练器材触手可及、运动空间抬脚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