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是提升统计干部职工和调查对象能力素质的关键手段,今年以来,邹城市统计局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问题导向,全力破解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短板,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需求导向,量身定制教育培训计划
在征求部门、镇街、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市统计局聚焦年定报工作中发现的统计人员知识盲点、上级查询重点、指标填报难点,制订《2025年度教育培训计划》,41项培训课程涵盖农业、工业、投资、服务业、核算等10个专业和领域,明确责任科室、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以现场培训为主,同时用好网络资源,提升培训效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统计大讲堂、专业知识培训会等。针对统计基础薄弱的企业,采取“小班额”培训的方式,手把手指导、面对面解惑。“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传经送宝”,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通过现场调研、数据质量核查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现场指导,提升培训针对性。
坚持效果导向,持续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本领
着力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深入研究培训内容,把握内涵要求,每一场培训开始前,开展小范围试讲,精心打磨培训课件,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应付式培训”和重复低效率培训。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组织开展全市统计系统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设置业务知识、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三个竞赛项目,动员全局业务骨干、青年职工积极参与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持续丰富知识储备,努力化解本领恐慌。为切实提升统计执法证考试通过率,壮大统计执法队伍,组织备考人员先后多轮次参加县、市两级模拟考试,便于发现不足、及时补短。
“以往我们开展的培训次数、培训的人数不少,但效果欠佳,通过鼓励干部职工上台讲课,分享经验体会,找准薄弱点,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习成果的吸收转化,以学习成果带动数据质量提升。”市统计局负责同志介绍。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如果合同出现了变化,可以对累计产值进行调整”,在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市统计局专业人员正在“一对一”提供业务指导,力求“直达病灶”,确保培训精准高效。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训前分类梳理,各专业根据平时工作发现的数据质量、台账建设、升规纳统等方面的问题,整理形成问题清单,提醒镇街和企业做好自查自纠。培训中现场互动答疑,捞干货、讲重点,引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讲解,重点针对高频问题、共性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培训后持续跟进,关注问题整改情况,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今后,邹城市统计局将持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实效,为不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准确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