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559936141Y/2025-02134 分        类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5-07-18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加大资源倾斜要素保障,助推太平镇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建议(市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8 发布日期:2025-07-18 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方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资源倾斜要素保障,助推太平镇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太平镇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核心承载区,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市工业倍增指挥部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太平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太平镇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工业经济增长极。

(一)加强要素保障,破解制约难题

用工方面,定期梳理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形成清单推送给市人社局。人社部门对照清单,逐个企业上门服务,进一步畅通企业和求职者信息互通的渠道,坚决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用地方面,对于重点工业项目,竭尽全力“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保障机制,建立近远期重点工业项目保障清单,按照不同层级分级分类保障,尤其是对纳入省导向目录的重点技改项目、“链主”企业新上项目优先保障。加大集约节约用地力度,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对未按照约定进行开发建设、达到产值税收标准的企业,要实施“腾退出清”。用能方面,严格落实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对重点技改项目、“链主”企业新上项目尽量开辟用能绿色通道。融资方面,积极发挥金融赋能支持工业经济作用,全力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工业经济支持力度。对重点工业项目,组织银行机构逐个对接资金需求,制定资金保障方案。重点加大对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优质工业企业的扶持,精准靶向支持,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

(二)聚焦延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

一是狠抓运行监测。坚持周调度、月分析,针对煤炭、化工等重点领域指标,超前研判、及时应对;针对造纸、医药等下行行业企业,专人包保、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止跌回暖。持续用好“开门红”激励政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增产值、提效益,力争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加速推动恒信50万吨乙醇、泰玻8万吨无碱玻纤等57个新投产项目达产满产,推动恒信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等45个在建技改项目加速建设,加快推动鲁抗生物农药基地、艾孚特富马酸等2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增产值90亿元以上。三是狠抓政策分析。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贷款贴息、设备奖补等重点政策,系统分析、深入谋划,找准向上争取的切入点,力争推动15个以上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名单,争取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1个以上。

(三)聚焦优企培育,打造强企方阵

一是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动态调整2025年“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持续做好升规纳统专项激励等惠企政策解读,打消企业“不愿升、不敢升”顾虑,聚焦窗口、精准测算,确保达标一家、入库一家。二是强化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持续实施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从科研、金融、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提供精准化服务,年内培育国家、省“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2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聚焦恒信、太阳纸等龙头骨干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扩产倍增计划,充分发挥牵引带动功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力争恒信、太阳纸全年营收分别突破500亿元、130亿元。

(四)聚焦优势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

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加快实施恒信绿色煤化工产业基地配套源网荷储一体化、150万吨醇氨一体化等项目,构建“一超多强”发展格局;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动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二期、港航新能源船舶二期、四偏心球蝶阀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全国最大矿用设备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中建材特种纤维、金荣泰莱赛尔等项目落地,加速鑫曦源80万吨玻纤原料等配套项目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绿色植保产业园、众嘉泓扬生物制品等项目建设。三是科学布局未来产业。依托氢气产品检测中心,谋划布局工业氢气装置、氢燃料电池等项目,构建氢能产业新生态。依托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全力招引编码器、传感器、激光雷达等生产企业,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深化与科比特航空合作,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

(五)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产业生态

一是大力推动“走出去”。大力发展“境外参展+境外办展”展会模式,打造展前培训—展中服务—展后跟进一条龙,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借展出海”。帮助泰山玻纤、鲁抗舍里乐、艾孚特等有外贸业务的企业解决货物通关、出口退税、融资需求、出口信保等困难,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出海。二是优化涉企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进涉企服务,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以法治手段护航高质量发展。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三是做强园区支撑。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园区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加快“五大生产要素保障中心”“五大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加速建成水资源利用中心、气源保障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力争实现“拎包入驻”“企业满园”。

签 发 人:徐振龙

联 系 人:董小川

联系电话:19975276378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