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559936141Y/2025-02136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18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齐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邹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邹城市工信局非常重视,对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是顺应科技潮流、提升我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邹城市工信局通过加强优质企业培育、持续引育高层次人才、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与防护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提案办理情况
强化载体建设,夯实技术创新根基。一方面,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鼓励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人才链,促进“五链”融合。荣信集团“绿色化工数字孪生公共实训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对内及对外年实训总人数达3194人,为产业人才培养、促进平台共享与行业交流贡献力量;通过开展“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依托社会化力量协助企业实施技术攻关,先后推动荣信集团、博诚电气、奥晶生物等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研发,成功推荐15家企业2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增底气。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全面发展的产业生态布局。围绕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等领域,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优质企业,加快打造功能完备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近年来,已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2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2家,为我市优质企业及创新平台梯队建设添砖加瓦;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矿掘进作业-掘锚机器人”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应用落地。
坚持人才引育,汇聚智力资源。一是加强企业家培训,企业家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企业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等学科内容,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与创新转型意识。近年来,开展9期“一起益企”惠企政策宣传大会;先后组织奥晶生物、天河科技、龙程矿业等重点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参加山东省中青年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山东省工信系统人才工作者培训班、齐鲁经营管理人才训练营,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与战略决策能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多方协同实现人才引聚留用,以人才活水激荡创新活力。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引导企业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合作等方式引育高层次人才,提升创新能级。今年以来,邹城市工信局全力深入镇街摸排人才储备情况,通过积极发动企业、与社会化机构合作等方式,共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43名,全部实现有效申报进入工信部评审阶段;申报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14人,其中10人实现有效申报,最终1人成功入选。
维护数据安全,保障产业发展需求。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根基。实行数据安全护航计划,积极防范化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泄漏风险,对产业稳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建立济宁市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要求,聚焦以工业数据为中心的安全建设思路,从安全管理、安全评估、安全防护、应用推广等方面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着力提升全市工业数据安全治理水平。二是开展工信领域数据安全防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指导企业落实安全保护责任,建立相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做好工业数据安全防护工作及风险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规上企业22家;完成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整理上报的规上企业数量14家;已制定数据安全防护方案的规上企业数量20家;部署数据安全产品的规上企业数量19家;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企业数量18家。
二、下步工作措施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程,虽然我们在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好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诸如人才瓶颈突出、数据安全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强化优质企业建设。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持续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创新能级,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持续壮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工业企业队伍。另一方面,紧盯企业专利申请、新产品研发、数字化改造等关键要素,精准匹配上级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行业内合作,内联外合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二是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与工业经济倍增指挥部、人才科技指挥部的沟通对接、信息共享,梳理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引导企业分专业、分层次精准对接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社会化培训机构等,拓宽人才信息搜集渠道;依托六个百亿板块、机器人研究院、合成生物聚合平台等载体,共同开展企业、项目、人才、技术一体化“双招双引”工作。
三是硬化数据安全防护网。加快推动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推广实施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国家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DCMM贯标。依托我市“亩产效益”工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工业基础大数据库,提速工业数据全面采集和高质量汇聚。鼓励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进一步推动数据安全产品落地推广,培育数据安全培训、测评、认证等公共服务。
四是深化产才融合路径。靶向定位企业人才需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加强人才精准引进和全方位培养工作,以引育行业领军人才为重点,依托企业这个科技创新主体,培养发展潜力强、专业技术高的顶尖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质量,提升整体创新创造能力及综合发展实力,加快构建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签发人:徐振龙
联系人:梁红蕊
联系方式:0537-511007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