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559936141Y/2025-02139 分        类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5-07-18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提案(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8 发布日期:2025-07-18 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姜玥如、来媛媛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提案”、“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长期以来对邹城经济发展的关心。提案收悉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对提案所提及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情况及具体建议开展了专题调研,进行了细化分解,确保提案办理落到实处。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发展航向。以《数字赋能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引领,以“数字邹城”为目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济宁市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类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加快5G网络建设,夯实工业互联网建设根基。作为山东省首家开通5G县级市,我们抢抓先发机遇,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截至目前,累计建成5G基站2100处,建成数量位居济宁市前列,实现主城区和镇街驻地及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依托运营商,对兖矿集团、荣信煤化等企业内外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网间互联互通、企业网络的IP化和扁平化。

(三)营造转型氛围,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帮助企业打通数字化转型“堵点”,更好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开展一系列交流、学习活动。组织10家重点工业企业赴经开区、兖州区、鱼台县参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组织荣信、奔腾、天河、博诚4家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赴浙江大学参加济宁市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研修班;组织呱呱鸭、金刚山酒业等4家企业参加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培训班;组织首批省级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荣信、泰玻参加全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高级研修班;组织150家具备机器人应用场景或需求的重点企业到山东省机器人大会现场观展。

(四)坚实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依托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赛迪研究院诊断评价服务平台,开展17场数字化诊断服务,引导21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线上评估,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家。二是聚焦数字化转型培优工作,打造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家、省级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2家,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1家,培育省级DCMM贯标试点企业24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73家、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9家、省级数字产业先锋企业1家。三是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荣信集团建设“恒信云”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出协同生产、协同办公等应用场景,带动上下游7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效能提升21%,已成长为鲁西南化工行业规模最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下步工作措施

当前,我市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徒有数字化转型需求、无明确转型方向,应用层次较低,功能相对单一等一些问题,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充分吸纳代表建议,进一步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加快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5G网络。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加快NB-IoT(窄带物联网)、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等物联网建设,加快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实施建设,依托运营商,对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内外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网间互联互通、企业网络的IP化和扁平化。

二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针对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通过政策导向,让中小企业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企业主动转型。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平台打折优惠、企业提质增效”的模式,激励企业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从平台赋能、标杆培育、软件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平台打折优惠、企业提质增效”的模式,激励企业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

三是建强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好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带动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引导我市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引进系统集成服务商助力企业改进生产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实现关键业务流程智能化管控,促进各产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积极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依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成熟解决方案和示范案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五是健全高端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坚持育才为主、引才为辅、双向发力,强化数字经济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为“拔尖人才”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库,定期分析数字经济态势,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分析、项目策划、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智力支持。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才模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鼓励支持智能制造、信息通讯、现代物流等行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项目链、生态链深度融合。


签发人:徐振龙

联系人:徐灿

联系电话:0537-5117005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