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镇中心学校 德育铸魂 筑牢学生成长根基
发布日期:2025-07-22 信息来源:市教育和体育局

峄山镇中心学校始终坚守“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思政引领强信念。学校不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观看红色影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联合邹城市军休所、峄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了全市学校首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基地建有红色档案展陈区和军事装备展示区,集宣讲、展陈、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相继邀请全国先进军休干部王会瑜、相召辉等开展了英模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受教育学生已达2000余人次,通过“宣讲+展陈+体验”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让红色教育入眼、入耳、入心,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除了常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外,学校还开发编写了《峄山胜景》《美丽富饶的峄山镇》《峄山奇观》等一系列校本德育课程,制订了《峄山镇中心学校孝善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进乡村、田野;在低年级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风光,在中年级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名人轶事,在高年级引导学生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将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活动育人润心田。学校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端午节,开展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国庆节,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演讲、征文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孟府、孟庙、市博物馆、峄山民俗展览馆、峄阳书院、邾国故城遗址等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按照规定设置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峄山镇上山村大棚蔬菜基地签订协议,作为学生校外参观实习基地;在校内把学校花园划分为45个小花园作为各班劳动实践基地,主要树木上设立45个鸟巢,带领学生定期修剪花草树木,为鸟巢添加水、食物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定期邀请乡村艺人到校上编织、剪纸等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习惯养成塑品格。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先后制定完善了《峄山镇中心学校校园文明公约》《峄山镇中心学校文明学生评价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从细节入手,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走好路、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写好字、读好书、上好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每月底进行一次行为规范的量化评价,将其结果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期末品德素质评价之中。开展班级纪律卫生红旗评比制度,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负责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实行量化评分,每周公布量化。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做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文明之星”“助人之星”“环保之星”“阳光之星”等项评比活动,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良好品德和文明素养,培育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