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1666X3/2025-02224 | 分 类 | 食品安全消费提醒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25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咖啡作为全球消费量第二大的饮品,仅次于水,早已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关于咖啡的争议从未停止——有人视它为提神良药,也有人担心它暗藏健康风险。本文将从科学角度揭开咖啡的真相,解答常见疑问,帮助你科学认知并合理饮用咖啡。
一、咖啡的营养成分
咖啡因是咖啡中最为人熟知的成分。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能减轻疲劳,提升精力和注意力。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适量摄入咖啡因是有益的,可以缓解疼痛、保护心血管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等。
咖啡中的另外一种重要成分是绿原酸,这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等生物活性,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神经、肝、肺等免受氧化和炎症损伤。
此外咖啡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3、镁、钾和锰等。这些营养素虽然在咖啡中含量不高,但如果日常饮用咖啡的频率较高,积少成多也能为健康提供一些支持。
二、常见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因咖啡豆种类、烘焙程度、冲泡方式以及杯中容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一杯200mL的普通咖啡含有大约80mg咖啡因,而一杯200mL的速溶咖啡含有大约52mg咖啡因。浓缩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高,每200mL含有高达424mg的咖啡因。如果希望减少咖啡因的摄入,低因咖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200mL低因咖啡仅含有大约26mg咖啡因。
三、咖啡致癌吗?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2016年将咖啡列为3类致癌物,这说明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咖啡具有致癌性。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例如肝癌和子宫内膜癌。虽然咖啡在高温烘焙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但正常饮用量远低于安全阈值,无需过度担忧。需要注意的是,过热的饮品(超过65℃)有致癌风险,饮用时应避免温度过高。
四、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健康成年人可以适量饮用咖啡,但是每天大量饮用(咖啡因>300mg)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应控制每天的咖啡摄入量。在膳食中确保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同时辅以适度运动,多晒太阳,可帮助降低骨质疏松风险。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更应该注意。
五、咖啡能减肥吗?
无糖黑咖啡几乎不含能量,适合想要体重管理的人群饮用。咖啡因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但这种作用有限,想要通过喝咖啡来减肥是不现实的,需要结合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而且,市面上许多花式咖啡常会添加糖浆、奶油,一杯能量可达300kcal~500kcal(1kcal=4.19kJ),甚至比一顿正餐能量还要高。建议选择无糖的黑咖啡,或者只加奶不加糖,这样既能享受咖啡的香醇,又不至于摄入过多的能量。
六、为什么有的人喝咖啡会心悸?
喝咖啡后出现心悸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与咖啡因的作用、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咖啡因会阻断让人疲惫的腺苷受体,同时促使身体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引发心慌或心悸感。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度和代谢速度不同,有的人喝几杯也没事,但咖啡因敏感度高、代谢慢的人可能喝一杯就难受。如果喝得太急、太多,尤其是空腹时喝咖啡,因吸收快,更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心悸等现象。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把握喝咖啡的量和频率,从少量尝试开始,避免空腹喝咖啡,可以选择低因咖啡。
七、孕妇能喝咖啡吗?
不建议孕妇喝咖啡。孕妇对于咖啡因的代谢速度会减慢,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咖啡因还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尽管目前主流医学界一般认为,孕期适量摄入咖啡因(每天少于200mg)是安全的,但不鼓励孕期喝咖啡。偶尔喝一杯是可以的,但建议尽量减少摄入。对于孕前有喝咖啡习惯的孕妇,建议每天喝不超过2杯咖啡(咖啡因含量<200mg)。对于孕前较少喝咖啡,或者喝咖啡容易出现不适症状的孕妇,不建议在孕期喝咖啡。
八、儿童能喝咖啡吗?
不建议儿童喝咖啡。儿童对咖啡因更敏感,可能干扰儿童尚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导致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儿童喝咖啡后引起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可能比成人更明显。咖啡因还影响钙的吸收,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不建议儿童喝咖啡。家长还要注意,除了咖啡,巧克力、可乐、奶茶等也含咖啡因,别让儿童不知不觉摄入过量。如果儿童喝了咖啡后出现心慌、手抖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关于合理饮用咖啡的建议
适量饮用:健康成年人日常可适量喝咖啡,每日摄入咖啡因总量不超过 400 mg,大约相当于 5 杯普通咖啡。市面上不同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差异较大,应注意区分。
注意个体差异:根据自身对咖啡因的敏感度和代谢速度,合理把握喝咖啡的量和频率,从少量尝试开始。
特殊人群需谨慎:患有胃溃疡、心脏病、糖尿病、失眠的人,喝咖啡后可能使症状加重,更应该谨慎控制咖啡摄入。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杂志2025年第4期
作者:张曼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