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消费者朋友:
近期,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注重养生和保健的心理,通过组织老年人群体开会、讲课等方式,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普通食品宣称治疗功效等手段推销产品,损害了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为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权益,增强防范意识,宜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明月山分局发布消费提示如下:
一、识别套路,远离骗局
1.警惕“药到病除”。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宣传往往虚假、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包治百病”“根治疑难杂症”“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抗癌防癌”等,使用“特效”“国家级”等绝对化用语,承诺“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欺骗、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
2.小心“免费陷阱”。一些不法商家往往打着“免费送鸡蛋”“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的旗号,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有时还会有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或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实则是推销产品,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3.谨防“专家义诊”。一些不法商家常常邀请所谓的“专家”“名医”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义诊式授课,体检后拿着检测结果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忧和对专家的信任,诱骗老年人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普通食品、保健食品。
4.当心“权威证明”。一些不法商家假借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背书,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宣传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 ”等,目的就是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消费。
二、科学选购,依法维权
1.辨真伪,查资质。药品认准“国药准字”、医疗器械看清“注册号”或“备案号”,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准文号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拒绝购买无批准文号产品。
2.知用途,勿混淆。药品用于预防、治疗疾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保健食品仅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不能替代药品,不得宣称疗效;普通食品不能宣称治疗功效。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诊断,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保健。
3.选渠道,保安全。通过正规医院、药店或官方认证电商平台购买,切勿通过无资质商家、会销场所、流动摊贩或网络“三无”链接购买。购买药品、保健品前,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信息。
4.留证据,助维权。购买产品时索取并保存发票、收据、产品包装、付款记录、说明书及宣传资料等,作为维权凭证。
如发现存在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问题,请立即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1.拨打举报电话:0537-5315315。
2.将相关举报材料书面邮寄至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千泉街道太平东路2666号政务服务中心446室。
3.登录全国12315平台(www.12315.cn)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