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赋能教育变革 共筑城乡融合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08-22 信息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当乡村学校的孩子通过VR设备走进故宫,当AI系统为农村教师精准推送教学策略,当城乡课堂通过云端实现实时联动……近年来,邹城市打破资源壁垒,借助数字技术构建人机协同新范式,以全域覆盖、城乡同质为目标,构建云网一体、安全可控的数字基座,让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开辟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新赛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获批省重点项目;成功申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区域试点;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的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虚拟教研室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评优秀等次

2025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我市应邀参会,并在主会场人工智能和未来教师平行会议上作《人机协同赋能教育变革 共筑城乡融合新生态》主题报告。提交的《数字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邹城实践》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协同: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生态体系

邹城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资源整合等路径,构建起全域覆盖、城乡协同的数字教育生态,让数字技术成为破解教育发展的金钥匙

创新构建UGEST(高校、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将教育数字化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学校建设、教师队伍、经费定额、装备配置四统一工程。投资30多亿元,规划建设8大教育园区,统一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引入智力支撑,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在邹城设立博士(后)科研基地,围绕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等课题开展合作,选派20余名专家驻点指导,将前沿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方案。京东政务云为邹城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专属云服务;科大讯飞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奥威亚的AI多模态课堂询证分析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学校和教师聚焦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实践。

创新:人机协同驱动教育深度变革

教学模式重构:从单向传授互动探究推广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模式,通过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等载体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名校课程点播,线上教学研讨。跨区域协同教学打破时空界限,邹城六中与新疆英吉沙育才中学通过网络共上鲁疆文化交融课,两地学生用虚拟仿真技术共游曲阜三孔与喀什古城,在人机协同中增进文化认同。

评价体系革新:从经验判断数据驱动积极参与了北师大、华南师大等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智能化教学平台的试点应用,从教学方法多样性、师生互动等多维度生成1600多份AI循证分析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短板既关注教学结果,更重视成长过程,使评价更加精准客观。

人机协同精准赋能教师成长。创新高校培养—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双线融合培训模式,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奥威亚、希沃等培训团队开设微课程开发”“数据化评课”“人工智能等专题培训,教师可随时登录进行在线学习、参与直播答疑;线下组织城乡结对活动,每所城区名校帮扶2所农村学校,通过同课异构”“联合备课等形式,传递数字教学经验。

借助AI技术赋能教研,探索推动智能备课+课堂诊断”教研模式创新16所领航学校教师先试先行,辐射带动全市教师踊跃参与。通过平台上传教学设计后,AI系统自动匹配相关教学资源,生成分层作业设计”“学情预测报告;课堂上,通过多终端采集教学数据,课后生成包含提问有效性”“学生专注度20余项指标的分析报告,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蝶变: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经过数年实践,邹城市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教育同频共振差距持续缩小。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或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20多份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省级教育数字化应用或管理优秀案例,三个课堂应用案例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佳奖。今年,邹城市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华网、央广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邹城经验,从智能备课到课堂诊断,从作业分析到教师画像,通过数据赋能教育全流程,实现了教学精准化、管理科学化,为双减落地和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邹城方案

 

文字报道:刘东波  杨艺

责任编辑:薄登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