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9-12 09:29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07年1月28日在邹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侯 晓 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和2007年工作总体思路

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科技强市、创新兴市、开放活市”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市、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市、全省药品监督供应网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6.46亿元,增长18.4%;财政总收入实现51.47亿元,增长2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46亿元,增长18.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增长26.6%;万元GDP能耗下降5%;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91.2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76亿元,贷款余额114.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12.85亿元、10.47亿元。

经济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99:62.98:30.03。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8%,食用菌、优质瓜菜和奶牛养殖等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7家。规模工业企业新增54家、累计达到203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4家,过亿元的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5.28亿元,实现利税79.44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2.2%。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实现产值45.93亿元,增长36.6%。中国名牌产品发展到3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7个。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5亿元,增长45.4%。新建、改建各类专业市场22处,义乌商贸城一期工程、孟子文化市场等专业、综合性市场建成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增长18.6%。

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53.48亿元,增长11.9%;实际利用外资1.11亿美元,增长141.7%;外贸出口2.05亿美元,增长19.6%;境外劳务输出358人。邹城经济开发区荣获全省优秀开发区进步奖,邹城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两个园区新批入园项目40个、累计达到155个,总投资249亿元,全年上缴税金3.81亿元。邹城发电有限公司第一台百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恒益热力项目建成营运,恒翔纸业、松本电源、圣立堂制药等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国宏化工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东北特钢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城区政务文化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和多项专业性规划通过评审。东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小西苇园建成投用。西关花园小区建设稳妥推进。实施了104国道邹城南段拓宽、京福高速公路峄山连接线和邹东县道大修工程,完成了平阳路、南开路等9条城市主次干道大修改造,新开通3条城市公交线路。全面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完善了城市“五大管网”,城区实现集中供热。华联人防工程建成投用。完成了13个镇、324个村的规划编制。建成秸秆气化站3个、大型沼气池12个,完成“一池三改”8000户,新建农村公路503.8公里,通硬化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的村分别达到92.4%、91%和90%。完成了5个镇、100个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5个镇标准化文化中心、105个村文化大院建设。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6000亩。启动实施生态市建设,105家污染企业或生产线被关闭取缔,全年大气环境优良标准天数达到318天。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了“镇财镇用市监管”、“村财村用镇监管”运行机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柴油化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镇卫生院人事、经费、管理权限上划工作稳妥推进。财贸流通、工业企业改革扫尾工作进展顺利,在济宁市率先完成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制。成立了市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格局。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对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实行统一监管,促进了招投标公开、公正和公平,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双高普九”,新建、改造农村学校校舍4万平方米,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6所,高考本科一榜上线人数2180人,连年位居济宁市前列,市技工学校申报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通过验收。启动实施了文化名市建设十大工程,成立了中华母亲文化节促进会,“三孟”申遗项目入选国家预备名单,峄山风景区被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孟府、孟庙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处、10个保护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74%。全面完成了济宁市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年度责任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就业再就业1.61万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41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竣工使用,15个镇街完成中心敬老院建设,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5%。7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成投用,解决了78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平安邹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日益完善。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办复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完成了为民办实事的年度任务。审计、统计、体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保密、史志、档案、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气象、老龄、残联、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任领导班子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邹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关注、帮助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邹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当迫切;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塌陷地治理压力较大;就业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制约投资与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机关工作效能不够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对这些问题,将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循环型经济强市”这一发展定位,突出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社会协调发展“三大重点”,积极培植煤化工、电力及载能“两大基地”,着力壮大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工程“四大产业集群”,努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开放、城乡统筹、城市化带动、文化旅游、环境提升“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社会事业繁荣、和谐文化建设、群众利益保障、平安邹城创建“四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GDP能耗下降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二、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切实把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保持较好的发展质量、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一)着力深化地企联合协作,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强化“抓发展首先就要抓项目”的观念,一手抓延伸拉长煤电产业链,一手抓发展壮大后续接替产业,加速产业链在区域内的扩张延伸,逐步改变过多依赖资源求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以资源主导型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以地企全方位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再创新优势。按照“感情上一家人、发展上一盘棋、政策上当外商”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协调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完善地企合作、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驻邹企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方向,确定地企双方产业链培植、基础设施共建、人才技术交流等合作主题,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会商,组织专门力量全力抓好确定事项的跟踪落实。积极创优环境、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兖矿集团等煤矿企业和邹县电厂、里彦电厂等电力企业,在我市延伸发展煤化工、煤电建、煤电钢等接续产业以及生产配套、生活服务等非主导产业,增强与地方经济融合度,实现地企共兴共荣。积极稳妥推进“一镇九村”压煤搬迁,全力为兖矿集团等驻邹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大项目建设推进“两大基地、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煤化工基地:以兖矿集团为龙头,以两大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大产业链,加快建设山东新型煤化工基地。完成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工程,年内启动二期10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抓好峄化集团6万吨三聚氰胺、宏河集团1.5万吨环氧氯丙烷等大项目建设。做好宏河集团贵州新街等接续矿井的立项、设计,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电力及载能基地:依托邹县电厂、里彦电厂、科澳铝业、鼎犀特钢、凯伦硅业等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启动宏矿热电联产二期工程,实现邹城发电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6月底并网发电。加快建设东北特钢100万吨特种钢、凯伦硅业5万吨金属硅等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大项目。做好10万吨铝合金中厚板和多孔金属材料及再生金属等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初步建成在全省具有较大规模的电力及载能工业基地。培植壮大四大产业集群:启动泰山玻纤三期、合兴玻纤二期、恒鑫玻纤仿7628电子玻纤布、恒翔30万吨新闻纸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中心店镇机电工业园为依托,向南、向东扩展,规划建设2.4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机电产业园,抓好东方机电、液压胶管等12个机电加工项目建设,壮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济宁鲁淀生物12万吨玉米淀粉项目,抓好圣齐生物与湖北安琪公司的合作和圣立堂药业的扩产改造,加快推进华诺生物科技项目建设,壮大生物工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食用菌加工业,抓好海纳食品与台湾润德公司合作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乳制品、肉禽制品、果蔬加工、饮料等系列产品开发,壮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扶优扶强推进成长型企业上档升级。按照《“十一五”成长型企业发展计划》,建立评价体系,落实扶持奖励资金,在技术改造、品牌培育、贷款贴息等方面重点帮扶。引导成长型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规模发展。切实关注传统工业和老企业,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益。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好总投资24亿元的20项技改工程项目建设。重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全力做好上市资源的规划、筛选和培育,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直接或间接上市融资。以增量提质推进民营经济规模膨胀。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程序,减少收费,鼓励民营经济放手放胆发展。继续实施好民营规模企业“1232”、“1233”培植工程,对进入济宁市百强的12家民营企业重点培植。坚持聚集连片发展,重点建设民营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区。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担保体系,扩大鼎力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大限度地吸纳民间沉淀资金融入到生产经营和创业发展中去,激活和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

(二)着眼互利共赢,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围绕做强做大地方经济,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走开放兴市之路。全力搞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续竞争力。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园区平台、市场运作”模式,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产业关联度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项目,积极搞好对外推介,重点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招引一批高大外项目。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重点围绕50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企业、20家外资和出口企业,大力开展定向定位招商、特色产品招商、项目招商,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整合出口要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规模和效益。努力争取省级外派劳务基地资格,壮大劳务输出规模。构筑坚实招商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高点谋划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把两大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周边镇村、驻邹大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兖矿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海外产业园、大学科技园、食品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区中园”建设发展速度,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园区道路、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综合服务功能,理顺园区与所在镇街、驻地大企业的关系,增强对优势项目的吸纳力、承载力和聚集力,确保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50%以上,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吸引外资的优势区、现代工业的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进一步重视加强对口帮扶工作,抓好恒巨工业园建设,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积极破解瓶颈制约,保障项目落地。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尽快编制完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向上报批。引导园区调整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发展多层厂房、联体厂房,提高项目密度与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统一规划、调度和配置水资源,严格保护水源地,年内启动实施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水工程,抓紧展开引湖入库工程,保障水资源供给。建立完善政府、银行、企业有机对接、良性互动的金融合作平台和服务机制,切实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按照产品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规划建设食用菌栽培、奶牛和肉鸭养殖、大樱桃等干鲜果种植、优质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进国内、国际认可的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工作。着眼种养结构调整与龙头项目建设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一批与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相配套的加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增值量。今年力争新发展食用菌100万平方米、优质出口大花生10万亩、奶牛养殖3000头、大樱桃1万亩、小麦垄作20万亩、蔬菜种植13万亩,培植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0家。把强化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编制镇村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小城镇和新型村居。坚持统一规划,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路气电医学”等问题。适应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城区西部矿区道路提升工程。继续实施节水工程、世行三期项目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西苇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实施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邹西滨湖区3.6万亩涝洼地治理,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5万人,增强农民创业致富能力。把支持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继续落实好“四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整合政府支农投资试点工作。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规模,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抓好新优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稳妥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效化解镇村债务,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债务。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把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审视、正确面对我市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创新工作思路,调整指导方式,强化分类扶持,完善考核机制,力促经济薄弱镇与经济强镇街互促并进、协调发展。督促指导矿区镇和街道充分发挥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优越、产业基础相对雄厚的优势,实施好“项目立镇”、“三产兴街”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实现进位升级。引导鼓励邹东镇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实施好“生态邹东”战略。在保障其行政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突出抓好以封山、改水、营林为重点的生态绿化建设,着手开展沂河流域治理的规划论证,力争3年内全面完成6万亩荒山绿化任务,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惠及长远、持续发展的生态镇建设之路,逐步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碧水环绕的生态邹东。鼓励山区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对不适宜在当地落地建设的项目,异地安置到两大园区,所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返还。研究落实促强扶弱具体政策措施,建立政府宏观协调、市级财政统筹、经济强镇多做贡献的“间接帮扶制”,逐步形成“强镇更强、以强促弱”的协调发展格局。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步伐,创优人居和发展环境。按照“东西两翼展开,逐步向北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拉开框架、丰富内涵,努力提高城市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构筑城市发展框架。编制东城区北片区、中片区、东南区和南城片区等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峄山路、岚济路、护驾山路等道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沙河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东城区电力、通讯、绿地等专业规划,逐步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坚持精品化建设,着力实施“四大工程”。东城区建设工程。启动东城区中心片区和中华母亲园建设。完成唐王山路、文泽路、礼佩路、玉德路、平阳路东延等5条道路建设,逐步实施高压线路搬迁改造,规划建设新区变电站。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启动部分单位东迁建设工程、小高层住宅群和高星级酒店建设。积极引导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加快东城区建设步伐,着力构筑现代城市样板区。生态绿化工程。全面实施南沙河综合治理,构筑横贯东西的交通、经济、文化、生态旅游带。完成亚圣商场拆迁扫尾工作,重点实施因利河中段治理改造。切实搞好峄山路、岚济路城区段两侧的绿化亮化和建筑物的装饰美化。继续实施岗山、铁山的封山育林绿化,重点搞好104国道东侧以护驾山、唐王山、接驾山、吉米山等为重点的城区东南部区域规划控制和生态保护,扩充城市绿量,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实现向邹县电厂供水。实施一批背街小巷、便民市场、绿地游园、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建设,启用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封闭城北垃圾场。旧城改造工程。借鉴外地经验,突破政策瓶颈,出台优惠激励办法,搞好试点,有序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鼓励街道、社区与有资质的开发商联合,集中改造西关站东花园、北关北兴小区、东关泰康小区3个片区。推进“两院一所三区”和鲁南自行车厂旧址规划开发。坚持科学化管理,逐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注重疏堵结合、文明执法,健全“两级负责、四级管理”网络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推动管理重心向街道、社区下移。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健全街道城管队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日常监管,对各类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严厉依法查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整治城区交通秩序,规范“三小”车辆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城市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坚持市场化经营,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严格实行土地出让先详规再招拍挂制度,以基础设施先期配套实现土地溢价增值。公开拍卖公共场所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力求以较少的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社会大资金,实现城建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五)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激活服务业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培植文化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贡献率。文化旅游业在整合发展上求突破。深度挖掘孟子思想内涵,大力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举办第一届中华母亲文化节,开展“重走孟母三迁路”、“优秀母亲事迹展”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打响孟母教子文化品牌。科学编制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景区修建性规划,高水平高层次创意策划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搞好对外招商合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互促并进、整合发展。申报成立中华孟子学会,加快“三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峄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步伐,规划建设峄山地质博物馆,逐步恢复子思祠、子思书院、断机堂、白云宫等古建筑群。依托“三孟”、峄山、邹东山区山水风景、邹西塌陷地生态治理区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孟子故里修学游、生态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和工矿企业游。加快推进百大生态园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电影放映“2131”等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广告策划、体育艺术、网络服务等产业。传统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上下功夫。抓住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的机遇,大力引导扶持市百货大楼等大中型流通企业,利用农村商业、供销社、农技服务站、粮店、邮政等网络,加快推进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年内改造和新建100家农家店,初步构建以市级店为龙头、镇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现代物流业在优化升级上谋发展。依托义乌商贸城、东方圣都副食商城、千泉装饰城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在岚济路城区段两侧,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兖矿大物流项目和市交通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沃尔玛等大型商贸项目,加快推进义乌商贸城、东方圣都副食商城二期工程、千泉装饰城改造、电子及汽车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建成鲁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白马河黄金水道的优势,加快港口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

(六)加强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着力抓好节能降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强化地矿联合、部门配合、镇街参与,形成规划、治理、开发、利用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创新治理模式,把塌陷地治理与城市发展、水源储备、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提高治理效益。尽快完成2万亩塌陷地治理的立项报批。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秩序治理整顿,坚决遏制乱占耕地、乱采滥挖行为。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强设施运行管理,确保6月底前白马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南水北调标准要求。督促驻地电厂加快脱硫工程进度,有效控制煤烟粉尘、机动车废气、秸秆焚烧、施工扬尘等污染。严格执行新上产业项目“三同时”制度,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在线监测平台,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项目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完善客商投资、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干扰、阻挠项目建设和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三乱”行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回报丰厚的投资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三、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快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特困家庭等就业问题。加强对城镇新增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年内输出劳动力14万人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保体系。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试点工作,实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计发办法改革,加快保险基金一票征缴进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保基金管理,保证基金运行安全。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抓好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大力实施农村扶老福利工程,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市。

(二)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切实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教育基础和优先地位,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抓好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更换农村中小学课桌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今年起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课本,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享受城市低保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开展首届“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和“邹城名师”评选活动,为45岁以上高级教师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加快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积极筹办市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兖矿集团推进山东工贸职业学院建设。支持驻邹企业搞好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巩固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治理性别比偏高等工作重点,创新长效机制,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完成镇卫生院上划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标准,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受益面。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全覆盖的大病救助机制,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和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发展。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打造“平安邹城”。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完善工作机制,尽力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积极理顺群众情绪,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内部、基层和始发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街面社区单位内部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惩处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四)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实施系列民心工程。1、生态家园工程。完成“一池三改”10000户;完成天然气入户工程,关闭焦化厂,逐步取缔燃煤小锅炉,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督促45家重点排污企业水质达标排放,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2、农村“四通”工程。完成70个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新建、改建大中桥10座;完成70个村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和通有线电视。3、农村文化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5个镇标准化文化中心、100个村文化大院建设任务;新建、改建5处镇卫生院、150个村卫生室。4、扶弱解困工程。实现1800名弱势群体再就业;继续搞好贫困学生的救助;新建2处、扩建3处镇街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5%;为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改建危房50处,免费为2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5、塌陷地治理工程。完成北宿1.2万亩塌陷地治理任务,启动实施平阳寺3000亩和中心店9800亩塌陷地治理工程。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东城区水厂;完成京福高速公路峄山风景区连接线、104国道峄山风景区专用线、尚崇线西段等道路建设或改造工程,启动104国道邹城北段、济枣公路邹城段、幸福河路等道路建设或改造工程;完成汽车南站一期工程建设,启动二期工程。7、食品放心工程。城区和镇街驻地食品超市、市场逐步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准入制度;主体合法的食品企业全面纳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8、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完成农村学校校舍危房改造;完成一中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主体工程建设。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从严治政,狠抓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努力建设服务、法治、高效、清廉政府。

(一)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尽最大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高度重视求医上学、社会保障、扶贫济困、劳动就业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更多地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让群众更直接地享受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使政府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

(二)努力建设依法行政、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善于运用法律法规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调节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复杂矛盾问题。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宏观调控各项法规政策,确保每一个决策事项、行政行为及每一个项目建设都合法合规,不出问题。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推行和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发挥好市长公开电话、政府网站、行风热线的服务功能,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政府每季向市人大代表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在此,诚恳地希望各位人大代表一如既往地支持、监督、帮助政府的工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努力建设求真务实、运转协调的高效政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疾苦,面对面指导工作,具体解决问题。对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加强对抓落实和工作实绩的考核,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建立健全首问负责、行政问责、限时督办反馈等督查考核机制,下大力气解决部门“梗阻”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四)努力建设从严治政、公正严明的清廉政府。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的最基本要求,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八大良好风气,以不平常的心态干事业,对本职工作永不满足、只争朝夕;以平常的心态看名利,在个人私利面前思想端正、心胸宽广、不为所动。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等奢侈浪费现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集中招投标运行管理、公共财政投资评审监管、国库集中支付等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抓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我们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人民对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寄予厚望。让我们在中共邹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循环型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