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9-12 14:02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09年1月6日在邹城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长  侯晓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邹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苏北精神、促邹城跨越”活动,认真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心”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又好又快发展局面。我市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新农村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化养老示范市、全省治污减排先进市、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市、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一)立足跨越,发展实力更加雄厚。预计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0亿元,增长12.3%;财政总收入实现71.4亿元,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15.5%,比预算口径增长1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9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7亿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43元,分别增长13.6%和10.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74.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75亿元,贷款余额154.9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6.02亿元、29.8亿元、24.19亿元。

(二)调整结构,发展质量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63.6:30.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7.1%,提高2.4个百分点,我市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核心示范区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10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68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处,新培植农业标准化基地3个。“工业双千”工程初见成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总数达到379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20家,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63亿元,增长1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6亿元、利税114亿元、利润71亿元,分别增长28%、38%、42%。新建、改建专业市场10处、农家店50家,兖矿物流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和粮食储备库新库启动建设。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加大,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民营业户发展到3.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3200家,上缴税金13.5亿元,增长27%。

(三)重抓项目,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创新投资促进体制,成立10个投资促进局,组建300多个镇街招商小分队和187个部门督帮工作组,形成了市级专业招商、镇街“二分之一”工作法全员招商和部门督帮企业招商的工作新局面。组织开展了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专题招商活动,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26.4亿元,增长20.9%。完成外贸进出口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施“3311”工程,建立项目专班制度,提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8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9个,过5000万元项目42个,6月份和12月份两次集中开工建设了16个高新技术项目,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矿山机电和煤炭化工产品博览会。投资6亿元的泰山玻纤三期工程点火运行,投资8.5亿元的泰山玻纤四期工程启动建设,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玻纤基地之一;投资35亿元的荣信煤化、28亿元的兖矿高性能铝材、11亿元的可纺沥青及碳纤维、6.5亿元的深圳意可曼高分子材料、6亿元的山东华智科技、4.6亿元的凯伦光伏材料二期工程、3.6亿元的新陆产业园、2.6亿元的浙商纺织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6.5亿元的峄化DMF、2.4亿元的景山石油微波裂解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6亿元的国宏化工二期、11.5亿元的兖矿工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有11个项目纳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

(四)攻坚破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面对接中华文化标志城,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物保护、热力、公交、服务业、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修编,完成了东城区南片区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全力推进,平稳完成了杏花村商场关闭、鲁南自行车厂及家属区拆除改造等重点城建扫尾工程。启动实施岚济路邹城西段综合改造、104国道北段改造、唐王山路北延、华电路、顺河路、南沙河因利河综合治理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城专项治理活动。新增公交车辆60台、线路5条。启用城区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综合监控系统。启动规划管理重心下移,全面实施环卫体制改革,充实保洁队伍、明确责任范围、严格考核奖惩、完善环卫设施,初步实现城区全覆盖、16小时不间断保洁,城区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抓住重点求突破,集中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难事、实事。大力度、大声势开展超限超载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执法相结合,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基本消除了超限超载、非法改装、沿路抛撒等现象,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卫生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重拳出击集中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遏制住了乱采滥挖的无序开采状况,多年来严重破坏邹东生态环境的顽症得到有效解决。扎实开展违法建设、违法用地、非法铁矿、建筑市场等集中清理活动,有效规范了矿产资源和建筑市场秩序。编制“生态邹东”整体框架规划,实行强镇街、市直部门、驻邹企业、市级领导对口帮扶山区镇的“三帮一联”制度。完成泗河复堤和2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西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分部验收,启动实施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水工程。剔除邹县电厂四期投产等客观因素,完成年度节能任务。依法取缔“土小”企业57家,建成运行环境自动监控中心,启用中水回用工程,白马河水质达标率和城区地下饮用水达标率均为100%,全面完成城区用户天然气置换,关闭焦化厂,城区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328天。

(五)促进和谐,发展内力更加凝聚。高度关注民计民生,成立民生办公室,设立民生热线,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完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前适龄儿童和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进入本科资格线人数达到4964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城区部分中小学上划合并工作,兖矿11所中小学纳入地方管理,启动二实小东城校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母亲文化节和“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完成峄山风景区整体开发一期工程,峄山景区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区。建成3个镇标准化文化中心、124个村文化大院、213个村农家书屋和100个村健身广场,完成农村电视数字化改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顺利。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启用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实施镇卫生院改造5处,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100处。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10.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8%。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0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建、扩建敬老院3处,为农村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512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

(六)提升效能,发展保障更加有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事程序,建立健全重要工作备忘录和月计划月督查制度。着眼整合办公资源、拉动东城区建设,启动实施了市级机关东迁。集中开展机关纪律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阳光政务”,率先在济宁市完成《政务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设立了政务网和视频政务信息点播系统。推行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对规模企业实行依法依规定费、一口收缴、扎口管理。完善招投标集中统一监管机制,受理监管招投标活动128宗,增收节支1.1亿元。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大接访、领导包案等形成了制度化。组建应急管理机构,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预案,积极稳妥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完成问题奶粉查封、肾病患儿筛查救治任务。圆满完成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奥运会安全保卫等任务,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2783万元,完成200套活动板房的建设任务,选派48名施工人员和6名卫生监督防疫人员赴灾区工作。大力开展严打整治活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日趋完善。高标准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任务,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面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任务,扎实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史志、档案、物价、气象、残疾人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的成就和良好的局面来之不易,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任领导班子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邹单位、社会各界携手共建、帮助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邹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受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去年四季度我市经济出现明显下行态势,致使一些指标完成不够理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主导产业成长不快,国有企业脱困改制任务艰巨,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当迫切;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充分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社保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容忽视;机关工作效能有待提高,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以上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使政府工作更切实际,更合民心,更顺民意。

 

 

 

二、2009年面临形势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的重要一年。纵观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对我市部分行业、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煤电行业效益下滑,部分产品库存急剧增加,房地产市场加速降温,这些矛盾问题将在今年继续加剧和显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异常艰巨。同时我们更面临着跨越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乃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激发了强大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扩大有效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经济规模档次营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家、省、济宁市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我们纵深推进结构调整、壮大新型支柱产业、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华文化标志城、国家13个煤化工基地和鲁南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我们拉动城市建设、延长煤电产业链条、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应对举措考虑的更周密一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济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战略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市化为重心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坚持举全市之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点布局不动摇,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促转型、促开放,努力在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业提升、东城区建设、城市管理创新、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根据上述形势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6.3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保持双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质量和效益,加速推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兴市、调整强市”战略,做大龙头企业、做强支柱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抓经济运行力保平稳增长。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全力组织协调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帮助解决原料供应、产品营销等环节的困难问题,促使各类企业稳定增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政企对接,扩大银行与企业签订授信额度和贷款意向额,多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周转困难。通过困难企业职工转岗培训、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确保企业用工稳定。

抓集群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专项扶持政策,努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100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两大基地”: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宏河集团开河、小孟接续矿筹建工作,重点抓好煤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启动建设工业园自备热电厂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努力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以煤气化、煤焦化、煤液化三大产业链为重点,延伸发展甲醇、烯烃、聚丙烯、醋酸乙烯、二甲基甲酰胺等系列产品,加快国宏化工二期、荣信煤化二期、峄化DMF、奔腾油漆公司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加速构建一体化、大型化、现代化的煤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四大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恒鑫玻纤、恒泰玻纤技改扩能工程,加快泰山玻纤四期建设,膨胀玻纤规模;抓好兖矿高性能铝型材一期投产及二期扩建,延伸发展铝型材、铝铂等市场终端产品;启动深圳意可曼高分子材料二期工程,形成5万吨生产规模;积极推进可纺沥青碳纤维和凯伦光伏材料二期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整合兖矿工业园、中心凫山机电产业园、华智科技、万达机械等资源,开发生产矿山成套设备,创造自有品牌产品;高层次举办第二届矿山机电博览会,建立企业对外战略联盟,加快培育机电龙头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鲁淀生物增资扩股,启动香港慧滨2000吨苯丙氨酸项目建设,抓好圣齐生物科技、孔圣堂制药、圣立堂药业改造升级,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竞争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启动金钢山酒业退城进区、联航食品搬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金鹏食品、康发食品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引导燕京啤酒、华源食品、维维乳业等企业上档升级,打造企业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抓骨干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继续实施“工业双千”工程,确定50家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梯次强企方阵。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成立企业家俱乐部,注重引进职业经理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品牌意识,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轻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峄化集团合成氨装置升级等50项技术改造项目。加速推进鲁南铁合金厂搬迁改造和圣达纺织集团资产重组,积极稳妥实施困难企业改制脱困。重点对兖矿化工、奔腾漆业、华源食品等7家公司进行券商辅导,实现企业尽快上市。

抓全民创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服务、市场和信用环境。设立企业联贷互助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企业技改“种子基金”、企业续贷过桥周转金,完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对8个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区,科学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发展,形成特色块状经济格局。

(二)立足开放和联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突破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以园区建设为主阵地,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

抢抓机遇扩大投资规模。用足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农村公共服务、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行业和领域,精心策划大学科技创业园、污水处理厂、“三孟”保护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做好向上对接提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济宁市重点建设计划,形成储备、运作、落实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

创新方式提高招商实效。突出招强引大,主攻国内外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突出产业链招商,注重研究产业资本转移的趋势导向,实现招商与主导产业培植、产业链条延伸有机对接。突出科学招商,严把投资产出密度关、环境保护关、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关,提高项目质量。突出园区建设,全面实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园区的吸纳力、承载力。继续巩固扩大煤炭、化工、纺织品、绿色农产品出口,提高境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深化合作促进地企融合。坚持“感情上一家人、发展上一盘棋、政策上当外商”的理念,围绕兖矿集团等驻邹大企业做大做强,搞好产业规划对接,在新上项目、企业技改、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建立服务机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充分发挥驻邹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联合新上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地企高效融合、共兴双赢。加快压煤村庄搬迁步伐,加强企业周边和矿区治安综合整治,为驻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突破瓶颈推动项目落地。继续实施“3311”工程,完善项目专班制度,深化“一费制”改革,全方位优化外部环境。抓住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的机遇,多方争取用地指标,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最大限度挖掘用地潜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密切银企合作,建立完善政府、银行、企业有机对接、良性互动的金融合作平台和服务机制。继续加大大气、水污染防治力度,为项目建设腾出环保容量。加大水源地用地保护,加快推进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水和引湖入库工程。建成邹西220KV输变电站。

(三)致力强农和惠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抓住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关键。加快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全面深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方式、集体林权、水利工程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微型金融服务。巩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财务管理。启动实施农村公共交通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突出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两个重点。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发展食用菌、大樱桃、牛蒡、核桃、肉鸭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扩产改造,增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能力,年内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0家。扶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一体化产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高起点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严把农业投入品、基地建设和市场准入三个关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0处,标准化牧业小区8个,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0项。加大美国白蛾防控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

实施农村社区服务、农业设施配套和支农惠农三项工程。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兴建农村新型社区,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以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特色农业种植、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邹东”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完成“一池三改”3750户。实施14.4万亩白马河流域涝洼地治理、30个行政村自来水工程改造。继续抓好林业六大工程,以重点造林项目带动荒山绿化,年内新增造林面积4.8万亩。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四)注重便民和利民,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水平

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结构、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档次。

全力打造四大旅游板块。科学编制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景区修建性规划,启动实施峄山风景区整体开发二期工程和两孟文化区综合开发一期工程,积极推进“三孟”申遗工作,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打造以“三孟”为重点的儒家文化区,以“天下怪石第一山”为品牌的峄山风景区,以邹东山区、邹西湿地公园为依托的休闲度假区,以九龙山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观光区等四大板块,统一策划包装,强化宣传推介,完善配套体系,增强旅游综合带动效应。

构建“一心、四区、点片结合”的商贸流通体系。“一心”,着力提升百货大楼、华联商厦旧城区市级商业中心,配置高档商业服务设施,巩固其商业核心地位。“四区”,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形成铁西、东城区、北城区和南部物流园区四大区域商业中心。“多片”,推动东方圣都副食商城、义乌商贸城、千泉建材装饰城等大型市场提档升级,引导各类专业零售店、零售网点退出街区,建设货运、农贸、劳务等各类专业市场。“多点”,积极培育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业,组织工业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下乡,拉动农村最终消费。

努力培植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以森达美太平港项目为依托,启动建设白马河物流园区。高标准建设汽车新站,建成辐射鲁西南的交通物流中心。加速发展现代金融业,不断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规范保险市场。积极培育决策咨询论证、会计审计等专业型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

鼓励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减轻居民购房税费,鼓励普通商品房消费。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加大房地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实力雄厚、资质水平高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全面清理涉及房地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充分激活房地产市场。

(五)突出特色和功能,着力塑造现代城市形象

以东城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把城市做大、做精、做美、做畅。

以一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分区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规划全覆盖。实行“六公示一监督”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城市设计意识,把特色化、精品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节点、每一栋建筑,彰显城市魅力。

以精品意识加速东城建设。完善东城路网,尽快形成“四纵四横”道路框架。推进南沙河综合治理,规划建设滨河公园。加快东城水厂管网配套建设、一中扩建、法院审判楼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规划展览馆、商务中心、文化科技图书馆、星级酒店等牵动性大的东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有计划推动行政机关东迁,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建设一批规模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引导市民逐步向东部集中,做旺新区人气,力争用3年时间把东城区建成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教娱乐、休闲宜居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现代化样板城区。

以便民理念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一批旧城区道路、背街小巷、垃圾周转站、公厕建设,配套供水、供气、供热、污水排放等管网建设,改造建设营西桥,加快推进文汇花园人防工程。坚持水系整治、造绿与周边开发建设同步实施,继续扩大岗山、护驾山、九龙山生态绿化范围。高标准实施岚济路绿化亮化和建筑物装饰美化工程,打造景观优美的城际绿色走廊。加快推进因利河综合治理,建成贯穿城区的休闲景观带。对城市出入口、主要建筑物进行亮化改造,美化城市夜景。加快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新机制,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启动实施济枣路、邹两线大修改造工程。

以精细管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加速推动管理重心向街道、社区下移,建立完善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力度。

以发展眼光聚集城建资金。充分发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吸纳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注重依靠基础设施先期配套和周边环境改善实现土地增值。强化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招商引资,推动基础设施的对外合作经营。

(六)加强创新和生态,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抓住关键环节,在更高层次上转变发展方式。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骨干企业高起点建立研发机构,督促各类企业提足用好技术开发费用,年内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与一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以重点产品和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加大重点品牌的开发和扶持力度。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人才与产业对接,突出抓好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深入实施“6592”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完成邹县电厂四台33.5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集中整治取缔城区燃煤小锅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建立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两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推广清洁生产,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完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机制。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石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小铁矿,保护好青山绿水。创新塌陷地治理模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现治理与立体养殖、生态观光、水源储备、生态涵养的有机统一。

(七)强化民生和保障,全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完成第二实验小学东城校区扩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大做强兖矿一中,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启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实施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实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受益面。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母亲文化节的内涵和办节水平。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新婚夫妇婚前免费体检措施,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档案、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和双拥共建等工作。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度重视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重点抓好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和弱势群体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内新增就业再就业1.1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启用市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培训中心,加大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培训力度。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启动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

着力构建平安邹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农村治安集中整治活动,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和办法,健全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继续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增强价格调控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今年集中财力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1、弱势群体救助工程。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其中提供公益性岗位300个;改造20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12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免费为300名白内障贫困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3.4万亩标准良田建设;高标准治理塌陷地2500亩;改造农村校舍危房3万平方米;完成100个村文化健身广场和300个村居标准化农家书屋配套建设;完成2个镇卫生院门诊楼和100个村卫生室建设;改建、扩建2处镇敬老院。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牙山路、平阳路东延、华电路、顺河路建设和104国道北段改造工程;完成金山大道、唐王山路、顺河路绿化改造和峄山路立体化改造;改造东城区高压电网;加快城市热源建设,配套建设热力管网,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新建改造公厕6座、垃圾收集站5座;治理改造14条背街小巷;实施铁山公园二期、唐王湖公园升级改造,创造宜居环境。4、安居工程。建成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450户;采取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为800户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5、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培训农业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乡村医生和有转移意向的农村劳动力等2万人次。6、铁西初中改建工程。在铁西改建一处36个班级规模的初中,解决铁西5万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7、城市管理工程。全面完成环卫体制、规划执法管理、园林体制改革,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城区环境卫生面貌。8、交通畅通工程。增加公交车辆、线路,规范出租车管理,整治城区“三小”车辆,严厉查处交通违章现象,解决城区交通混乱问题。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暨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程。继续在全市建设改造200家示范店,其中镇级店60个,村级店140个。10、法律援助工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为诉讼;为经济困难的被告人、盲聋哑人或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全年办理援助案件200件,受援人员3000-5000人。

 

三、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着力塑造务实勤勉、清正廉洁、团结奋进的政府形象。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施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成立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拓宽察民情、纳民意、集民智的渠道和途径,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做到问计于基层,求教于群众,借智于专家,真正使政府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

(二)以落实为首要关键,坚持高效执政。大力倡行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实字为先,干字当头,对决定的事情,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大力倡行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一线解决问题、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督办落实;大力倡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立说立干、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大力倡行精文减会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谋大事、集中时间抓要事、集中力量干实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开发行政办公电子服务平台,启用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推行指挥部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限时工作法;严格实行分工负责、过程督查、结果追问,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努力建设务实型政府。

(三)以法律为标准尺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组建市政府律师团,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倾听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

(四)以清廉为行为准则,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机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专项资金、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招投标管理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厉行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建设清廉型政府。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让我们在中共邹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创造邹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