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9-12 13:04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07年12月18日在邹城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长 侯 晓 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各级各部门,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任期内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第七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居全国第16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在产业升级、协调发展中显著提升。预计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6.5:62.1:31.4;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是2002年152.5亿元的2.4倍;财政总收入完成56.9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是2002年7.12亿元的2.63倍;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4.6亿元,年均增长28.6%。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完成418亿元、88亿元、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2%、20.6%,分别是2002年195.48亿元、30.24亿元、17.23亿元的2.14倍、2.91倍、2.96倍;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72家,比2002年增加21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8亿元,比上年增长36%。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食用菌、奶牛、大樱桃等10大特色产业基地培植初见成效,食用菌面积发展到500万平方米,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86个,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生态邹东”启动建设,基本完成整体框架规划,森林覆盖率达到24%。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举办首届中华母亲文化节,“三孟”申遗项目入选国家预备名单,孟府、孟庙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处、10个保护点;峄山风景区被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峄山整体开发重点工程启动建设。南部商贸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义乌商贸城、东方圣都副食商城等一批专业、综合性市场建成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是2002年36.1亿元的2.47倍。全民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民营业户发展到3.3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427家,上缴税金9.5亿元,比上年增长36%,是2002年2.46亿元的4.07倍。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到11月底各项存款余额212.29亿元、贷款余额127.7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3.57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19.8亿元、56.75亿元、48.68亿元。完成节能减排主要控制指标,启动生态市建设,依法关闭取缔违法排污企业112家,总投资2.95亿元的33个重点治污工程竣工投用,启动了鲁南自行车厂、铁合金厂、开来化工公司、中心水泥厂整体搬迁,在2006年济宁市节能降耗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顺利通过国家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督查验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在体制创新、项目推进中明显增强。深入推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属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0%。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顺了文物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园区管理、招投标集中统一监管体制,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连年组织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累计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151.58亿元,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623个,其中过50亿元1个、过10亿元17个、过亿元68个;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引进外资项目54个,完成外贸出口7.8亿美元;地企联合新上产业大项目4个,总投资189.61亿元;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均被批准为省级园区,累计投入2.6亿元配套完善两大园区基础设施,入园项目120个,总投资160亿元。大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邹县发电有限公司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实现当地注册;国宏化工一期竣工投产、二期即将开工;科澳铝业、泰山玻纤二期、恒益热力、恒翔纸业等项目建成投产;荣信气源、宏河集团30万吨新闻纸、泰山玻纤三期四期、鲁淀生物、海外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兖矿工业园、华智科技、恒瑞纺织等签约项目近期开工;峄化DMF化工、兖矿高性能铝材、500万吨大水泥、高分子材料和浙商城等项目积极推进,这些大项目为我市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在完善功能、惠民利民中持续改善。修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一批详细、专项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24.1平方公里发展到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岚济路东段、东北外环、104国道南段拓宽改造、京福高速峄山连接线、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供水、排水、中水、热力、天然气“五大管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天然气、中水回用工程对接启用,部分城区实现集中供热。南沙河综合治理、东城区水厂、一中扩建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新建改造60余条城市主干道路和小街巷,城市道路总长度增加到142.92公里。建成20余个现代住宅小区,启动4个旧城片区、5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66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876.2万平方米,在鲁南县市区中第一个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深入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政府验收。惠及“三农”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济宁市率先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负1.9亿元,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支农补贴4063万元,市财政增加镇村转移支付5.67亿元,实现市镇机关人员、教师工资统筹发放,保证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累计投资7亿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前的11倍;新建水源工程1960处,解决了328个村3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通有线电视村735个,全市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村分别达到96%、98.1%、98.9%、98%。完成“一池三改”1.6万户,高标准治理采煤塌陷地2.1万亩。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新建张庄、石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农业综合开发、三期世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西苇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局面在事业进步、民生改善中巩固发展。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各类科研项目463项,获得济宁市以上奖励113项,申请专利1103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家,成立了深圳留学生创业园邹城分园,我市位居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7位。完善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顺利通过省教育示范市预查;投资4.69亿元,新建改建一中新校区等一批中小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16.49万平方米,组建了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6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位居济宁市前列。完成10个镇文化中心和213个村文化大院建设任务,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累计投资1.1亿元,健全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两大体系”,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改造镇卫生院13处、村卫生室240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3.8%。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属地化管理、优质服务运行机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投入2.7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76万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800个,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1.36万户、2.36万名城乡低保对象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建成镇街敬老院17处,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8%。建成经济适用房7万平方米,解决了61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1600余家主体合法食品企业纳入信用体系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8元,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5912元,年均增长12.3%。坚持每年认真办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取得良好效果。民兵预备役工作全面加强,连续三届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平安邹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建成216个技防村居。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健全了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和服务平台,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和平安建设先进市。严格落实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执政能力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中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程,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听证咨询、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制度。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实行重要事项限期督查反馈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狠抓源头治腐措施落实,规范完善了公共财政投资评审监管、财政集中支付等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任务,精神文明和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审计、统计、物价、体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保密、史志、档案、防震减灾、气象、老龄、残疾人和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质量兴市先进市、科技进步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体育工作先进市、民政工作先进市、政务公开示范市、食品安全示范市、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市等1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发展的成就和良好的局面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邹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共建、帮助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邹城建设发展的朋友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不断深化思想解放。深入开展“三学三创”活动,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坚定不移推进经济战略转型,着力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保持较好的发展质量、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强的发展后劲;必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园区建设等事关邹城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开放牵动全局,以开放突破重点,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必须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地企之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研究探索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地企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大力倡导真抓实干良好作风。坚持“一切工作具体化”,层层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务求实效。这些既是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做好政府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成就鼓舞人心,但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当迫切;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总体比较薄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塌陷地治理任务艰巨;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机关工作效能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这些问题,将作为明年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我们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为我们更好的承接聚集要素、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开辟了广阔空间;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建设鲁南经济带、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镇化加速期和市场化完善期,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发挥效益,为我们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务实创新,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够在鲁南经济带中加速崛起,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循环型经济强市”战略定位,坚持好字优先“这一主题”,把握经济转型、改善民生“两条主线”,抓住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三个关键”,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优化提升“五项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大项目带动、城市化突破、服务业繁荣“五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鲁南经济高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区域经济从资源主导型向多元支撑型跨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向新型化、农业向产业化、服务业向现代化发展,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资源型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争取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万元GDP能耗降低2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59.5:35,煤电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到40%以下,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人居环境从基本舒适型向生态宜居型跨越。按照“东西两翼展开、逐步向北发展、实现与曲阜和中华文化标志城全面对接”的总体布局,拉开以南沙河为轴线、“一城三区”的城市框架,以南沙河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档次,以老城区成片改造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以东城区开发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心镇和小城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大气、水资源保护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力争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0万人,城镇化率5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山水生态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社会建设从协调有序型向文明和谐型跨越。就业较为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多层次、更普惠的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的卫生保健和较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化解矛盾增进和谐的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人民生活从总体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跨越。家庭财产性收入普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85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力度,有效控制房价过快增长,使之与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建成全省文明城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文明程度与人的素质持续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三、2008年的重点工作

 

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打造“鲁南经济高地”的关键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GDP能耗下降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一)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抓好大项目建设,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型。坚持集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培植壮大煤化工、电力、新材料、机电、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六大产业,构筑主导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煤化工产业:以煤气化、煤液化、煤焦化为方向,加快建设国宏化工二期、荣信气源和峄化DMF化工等项目,努力建成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全国重要煤化工基地。电力产业:优化煤电机组结构,重点抓好煤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实施邹县电厂一、二期工程烟气脱硫,启动里彦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新材料产业:以增强级玻璃纤维纱为主导,规划发展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完成泰山玻纤三期、四期工程,加快恒鑫玻纤、恒泰玻纤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8万吨的生产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玻璃纤维纱生产基地。加快实施兖矿高性能铝材、方大铝深加工项目,延伸发展铝型材、铝铂等市场终端产品。积极推进可纺沥青和炭纤维项目建设进度。机电产业:加快兖矿工业园、华智科技、机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兖矿机厂、万达机械、山液机械等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膨胀发展矿山机电成套设备制造产业,积极筹备矿山机电博览会,不断提高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生物工程产业:加快推进鲁淀生物、华诺制药投产达产和高分子材料项目落地建设,抓好孔圣堂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力。食品加工产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对华源食品、维维乳业、呱呱鸭制品、海纳食品等企业在科研投入、市场开发、品牌培育上进行重点扶持,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通过扶优促强培育骨干企业群体。全力抓好9家济宁市重点调度大企业和33家成长型企业培植,依靠联强联外联高,迅速膨胀规模,力争经过3到5年努力,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50亿、10亿元的梯次强企方阵。明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利税突破100亿元。重点对兖矿化工、奔腾漆业、华源食品等7家公司进行券商辅导,推进企业尽快上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宏河集团接续矿、3万棉纺纱锭等总投资21.5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以恒瑞纺织、500万吨大水泥、30万吨新闻纸等项目建设为龙头,改造提升纺织、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工艺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伟力达染织公司、开来化工公司等市属工业企业改制。

(二)坚持对外开放和全民创业互促并进,增创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优势。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引进外来投资与培育本土创业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依靠创新招商理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符合产业环保节能政策、科技含量高、地方税收贡献大、拉动就业能力强为标准,积极引进项目;由工业项目为主向农业、城建、服务业项目并重转变,不断拓展招商引资领域;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组建招商专业队伍,实行常年招商、小分队招商;由政府部门为主体向强化企业主体作用转变,把更多骨干企业推向招商一线,对内重点加强与驻邹大企业的联合对接,对外主攻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品牌企业,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巩固扩大煤炭、化工、新材料、纺织品、绿色农产品出口,提高境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依靠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增量提质。科学制订民营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落实鼓励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政务代理服务,激活创业主体,实现总量快速膨胀。继续实施“1232”、“1233”工程,加快建设融资担保、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服务“四个平台”和中小企业网站,鼓励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促其尽快晋档升级。突出抓好中心机电、平阳寺食用菌、唐村纺织、北宿凫山矿山机械等8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突破13亿元。依靠深化地企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坚持“感情上一家人,发展上一盘棋,政策上当外商”,进一步完善地企合作、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方位搞好服务,鼓励兖矿集团等驻邹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区域内延伸发展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与地方经济融合度。积极推进“一镇九村”压煤搬迁,为驻邹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依靠完善保障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建设。采用市场化办法,逐步提升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道路、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增强园区管理效能。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联席调度机制,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提速办理审批手续,坚决查处阻挠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认真抓好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及综合开发利用,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密切银企合作,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良性对接互助合作平台。依法管理水资源,加快推进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水和引湖入库工程。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务求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四大工程”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优质安全高效抓好现代农业建设。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扩张发展食用菌、大樱桃、核桃、大枣、奶牛等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重点培育5个产业镇、200个专业村,发展食用菌200万平方米、大樱桃1万亩、奶牛3000头。充分发挥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的吸附引导作用,集中培育一批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突出优美整洁集聚抓好新型镇村建设。搞好镇村规划编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镇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结合压煤村庄搬迁、工业园区建设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大合村并点力度,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小城镇、新村庄。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示范村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启动尧王线田黄至泗水等县乡公路建设,规划改造104国道北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继续实施节水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封山治水营林抓好“生态邹东”建设。搞好生态示范小流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大力实施拦蓄工程和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封山育林和荒山绿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健康养殖等项目,逐步把邹东建成绿水青山、林果飘香的生态山区。实行强镇街、市直部门、驻邹企业对口帮扶山区镇制度,引导更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向山区镇转移,扩大劳动力、农产品输出,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突出惠农支农利农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完善投入管理办法,提高使用效益。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村集约使用土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新优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培育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壮大优化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经营组织化程度。

(四)精心塑造服务业品牌,提升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集中抓好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财政增收的贡献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科学编制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景区修建性规划,以高层面策划运作中华母亲文化节为平台,深入挖掘孟子思想、母教文化深刻内涵,加快“三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启动“两孟”文化区保护性开发,推进民贵苑里仁街等重点项目建设,走好文化旅游高效融合、整合发展的路子,打响“母教之源”、“修学之都”品牌;以打造“天下怪石第一山”为目标,全面完成峄山新山门广场、地质博物馆、白云宫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和AAAA级景区,拓展峄山客源辐射范围;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整合十八盘山、五宝庵山、孟子湖和西部塌陷区等自然生态资源,逐步建成辐射周边的度假休闲娱乐景区;以实施“五个一”工程和华宝斋文化村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动,引进战略投资合作者,重点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健全文物安全保护机制。推动商贸物流业上档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商业布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大力发展配送中心、连锁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城市商贸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拓展。依托义乌商贸城、东方圣都副食商城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推进市交通物流中心、汽车南站和兖矿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白马河黄金水道的优势,抓好港口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积极做好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对接,吸引外地金融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引导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中介咨询、服务外包、策划评估、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产业化、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企业,在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物业管理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平价优质服务。

(五)彰显山水人文特色风貌,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突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档次,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平台。坚持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大纲,启动实施城市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综合交通、城区热力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中心镇详细规划和38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理刚性约束,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坚持河道治理、景观改造与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有机结合,高标准实施南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线、人文景观线、城市交通线。明年实现沿河北侧道路全线畅通、梯级水面形成、部分景观成形,初步建成“河湖相连、山水相依、碧水灵动”的独特城市景观。实施护驾山植物园建设、铁山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城市生态圈。大力推进拆墙透绿增绿,免费开放铁山公园、铁西公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便民利民工程。抓好火车站广场和城区部分背街小巷的综合改造,配套建设一批便民服务设施。启动铁东、铁西畅通工程,改造三十米桥等铁路桥,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提升重要街道、重要片区、标志性建筑亮化档次,美化城市夜景。东城建设工程。以金山大道为轴线,全面拉开新区建设框架,逐步建成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新区。启动实施平阳路东延、牙山路等道路建设,完善东城区路网。加快东城水厂、一中扩建进度,推进法院、便民服务大楼和图书馆等工程建设。旧城改造工程。继续抓好田庄、巷里等城中村改造和站东花园、北兴小区旧城改造。做好廉租房保障工作,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以精细理念管理城市。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市场化、公司化的环卫保洁、园林绿化运行新机制,推动管理重心向街道、社区下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集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活动,有效规范“三小”车辆管理。加大城市管理和土地管理执法力度,深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坚持以创新思路经营城市。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基础设施先期配套实现土地溢价增值。公开拍卖公共场所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盘活城市无形资产,使城市在经营中增值和发展。

(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耗持续降低、污染大幅减排、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继续实施“6592”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成果,限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抓好对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监察,强化超标用能惩戒措施。严格执行节能评估、能源审计、差别电价等制度,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把治污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继续完善28家重点企业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确保白马河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深入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电厂烟气脱硫监管,加快鲁南铁合金厂、开来化工公司搬迁改造步伐。严格实行新上项目“三同时”制度,确保增产不增污。把循环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综合利用,在煤炭、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发展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示范企业,抓好两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制定出台农机补贴政策,建立完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机制。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整合市内技术人才资源,积极筹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中抓好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群体

(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健全就业社保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明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抓好以城镇居民零就业、农村零劳务输出“双零”家庭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困难和弱势群体就业,确保每个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输出劳动力14万人次。加大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力度,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积极推进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养老保险,启动事业单位和农民工工伤保险。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人群。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继续抓好农村校舍改造和课桌凳更新,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健全完善利益保障机制,规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中医院病房楼,启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群众受益水平。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强化“平安邹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稳定,整合信访、司法、综治、工青妇等工作力量,搭建群众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突出抓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行警力下沉、联防协防、群防群治,严厉打击农村流窜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建立健全“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明年着力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1、弱势群体救助工程。解决特困群体再就业1800人,提供公益性岗位300个;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200处、残疾人危房100处,免费为200名白内障贫困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老年人权益保障工程。为农村80-89岁老人每月发放30元生活补贴,90-99岁老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10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金增加到每人每月200元。3、医疗保障工程。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10万人;完成2个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建、改建100处村卫生室。4、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改造农村公路150公里、大中危桥6座;完成30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对农村有线电视进行数字化改造;完成3个镇标准化文化中心、100个村文化大院和100个村体育健身广场配套建设;改建、扩建3处镇敬老院。5、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新增自来水管网14公里、用户3000户;加快天然气置换进度,实施二期工程,新增管网8公里、用户5000户;启动热力二期项目,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新增公交线路5条、车辆60台,建成公交停车场。6、住房保障工程。新建经济适用房4万平方米、安排住户436户;采取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为600户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7、万名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加快劳务输出,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民择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8、马庄小学改造扩建工程。形成小学30个班、学前教育12个班的办学规模,解决城区东部居民子女就学难问题。9、城区交通治安城管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城市出入口、主要街道和单位实现基本覆盖,提高城市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水平。10、中心店镇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程。高标准治理塌陷地1万亩,新增耕地4600亩。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科学发展的重任,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本职,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一)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加强学习、科学决策上。在政府系统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推进新的思想解放,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进发展的举措、领导发展的能力。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体研究决定,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确保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始终坚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逐步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发展倾斜,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认真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养老、住房、就学、就医、社会治安等问题,让群众更直接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监督考核制度,打造“阳光政府”。强化便民服务,办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提高经济社会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使政府工作更加合民心、顺民意。

(三)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上。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认真贯彻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力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四)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改进作风、真抓实干上。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完善政府内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各项工作都排出进度,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坚持以硬手段整治干部作风,坚决治理政令不通的“梗阻”现象,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明年重点对政府部门在执行不力、行政不作为、履行职责不认真、内部监督不到位等方面进行问责。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推进工作、狠抓落实上。

(五)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从严治政、清正廉洁上。严格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深化集中招投标、公共财政投资评审监管等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从严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严格要求、严明责任、严肃纪律。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一切事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努力维护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推进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力打造“鲁南经济高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