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9-15 08:30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10年1月14日在邹城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侯 晓 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邹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面对自身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中央、省、济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市化为重心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三保三促”关键举措,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克难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回升向好,民生持续改善,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市,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十强市”、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增强。200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及时成立经济运行指挥部,制定出台应对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6亿元、增长10.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9亿元、增长44.8%。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各类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61处,无公害产地认定48个。新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处、济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处,香城长红枣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畜牧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美国白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工业双千”工程扎实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总数达到480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利税91亿元、利润42亿元。圣达纺织、恒翔纸业、山液机械等企业对外联合取得突破,宏河集团接续矿红旗煤矿建设进展顺利。构建地产工业品联网联销平台,峄化尿素装置改造等42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金钢山酒业等企业搬迁升级项目加速实施。新获山东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4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2%,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0.8%。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200家,兖矿物流中心、东方购物中心、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森达美港口、贵和购物中心、千泉装饰城扩建等项目启动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5亿元,增长20.8%。银政银企合作更加紧密,与建行、工行签订了78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到位资金65亿元。设立企业联贷互助基金、中小企业续贷过桥周转金等专项资金,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制约,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和贡献份额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重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经济转型步伐加快。继续实行市级层面专业招商、部门层面工作组督帮招商和镇街“二分之一”工作法全员招商,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8.6亿元,增长42.9%;直接利用外资6672万美元,增长595%完成外贸进出口1亿美元。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311”工程,全面推行项目专班和指挥部会战模式,全年新开工和在建的投资过亿元项目76个,过10亿元项目5个。总投资45亿元的荣信煤化一期、8亿元的意可曼高分子材料一期工程如期投产,二期建设全面启动;投资46亿元的国宏化工、28亿元的兖矿高性能工业铝型材、27亿元的峄化DMF、11.5亿元的兖矿机电产业园、7亿元的华北钢材城、6.5亿元的泰玻四期、6亿元的华智科技、4.6亿元的凯伦光伏多晶硅、1.05亿元的友和菌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47亿元的华鲁生物制药、26.5亿元的麦科特工业园、18.8亿元的铁合金厂搬迁改造、12亿元的上九生物等项目已签订合同,即将开工建设;投资40亿元的新闻纸、20亿元的百隆色纱、20亿元的深圳新材料产业园、12亿元的磷酸铁锂电池、3.6亿元的省化工研究院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这批大项目如期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千亿元以上,将从根本上改变煤电产业占比过大的结构性问题,真正实现邹城经济的全面转型。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19个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争取中央资金和省调控资金6444万元,带动投资近10亿元。全面推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综合管理效能、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批准入园项目89个,合同资金249亿元。

一年来,我们全力创优环境,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2009年是近年来我市城乡建设力度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一年。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东城区北片区详细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交通路网、服务业、旅游业等专项规划修编。新建华电大道、平阳路东延、牙山路等重点道路,启动新济邹路、临菏路建设。全面实施岚济路、104国道北段、峄山路综合改造,完成唐王河公园、铁山公园二期、新城区水厂等工程,启动建设护驾山植物园、唐王湖公园改造、择邻山庄二期建设,集中规划建设规划展览馆、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峄山路全部安装LED节能灯。特别对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个别地方环境脏乱差、城区交通无序等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顽症”,大胆创新机制,勇于攻坚破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体制改革,实现城区全覆盖、16小时不间断保洁,农村初步建立了“村设保洁员、环卫设施配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保洁新模式,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根本改观。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完成16条主要背街小巷和200多条裸土小巷治理改造,基本实现城区“裸露土地全面硬化、大街小巷全面亮化、环卫保洁全面覆盖”。精心组织实施,一次性平稳取缔1.2万辆非法营运三小车辆,货运车辆实现定点停放,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巩固扩大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整治成果,查处违规车辆5000辆次。完成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速推进。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违法建设,完成第九次卫片执法整改任务。利用邹县电厂热源实施的城市供热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城区供热全覆盖。火车站南北货场搬迁、三十米桥铁路立交桥建设全面启动。完成13个镇、342个村居的规划编制,2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实施,10个济宁市级示范点社区全面竣工。启动实施14.4万亩白马河流域涝洼地治理等62项重点水利工程,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度一期工程、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2个镇集中联合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建成省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绿化示范镇村7个,1.5万亩标准良田香城项目区、1.2万亩长江防护林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3公里、大中桥9座,维修改造农村自来水工程30处,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6500亩。建成北宿220KV变电站,改造新农村电气化镇6个、电气化村193个。圆满完成年度节能任务。完成邹县电厂四台33.5万KW机组脱硫改造,年度减排二氧化硫2.3万吨,扎实开展夏秋两季秸秆禁烧活动,城区大气环境优良标准天数达到330天。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5个深度治污项目,白马河水质持续改善。

一年来,我们倾力改善民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民所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10次、大型招聘会6场,为困难企业减免社保费312万元,安置困难群体就业18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新增就业再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免费实施白内障贫困患者复明手术326例,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100户,改扩建镇中心敬老院2处,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9%,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考选充实基层教师队伍,完成32处校舍改造工程,改造农村校舍3万平方米,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幼儿园建成使用,铁西初中、兖矿一中改造主体工程竣工。创建省级教学示范校6处、济宁市级教学示范校12处,高考录取率达到83%。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数控加工等三个专业被评为省名牌重点专业。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华母亲文化节,博物馆免费开放,已建成489个村文化健身场所和592个农家书屋,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核验收。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新建2个镇卫生院门诊楼和100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全面推开。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控制违法生育和治理性别比失调成效明显,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建成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解决45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101路开通运行。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145件。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集中清理取缔行政审批项目114个、减幅30%。通过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及时听取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新闻发布制度日益完善。健全招投标集中统一监管机制,增收节支1.05亿元。集中开展“六乱”行为专项治理,深化涉企收费“一费制”,启动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费制”。启用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立重点工程廉情监察制度,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活动。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管政府投资项目182个,审减工程造价3.38亿元。健全村干部补贴保障机制,连续三年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基层政权建设明显加强。集中开展打击路霸料霸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治安保险,城乡一体的治安防控网络更加严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措施有力,群众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主要控制指标持续下降。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及人防老龄、民兵预备役等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沉着应对,知难而进,成功实施了一批关系邹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办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上升通道全面打开;全市上下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热情干劲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干出了信心、干出了气势、干出了境界,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良好局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市委的坚强领导和果断决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关心支持,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战胜困难、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邹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容忽视;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时有发生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我市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转型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同时也要看到,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激活拉动效应将日益显现;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和城市化扩展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将相续投产达效,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显著增强,为加速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尤其是经过去年金融危机考验,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更为统一,干事创业的氛围更为浓厚,加速转型的危机意识更为迫切,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只要我们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有必胜信心,就一定能开创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济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战略目标,继续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基调,以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为先导,以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型园区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镇化推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今年总体工作定位为转型投入年。邹城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利税、财政收入、人员就业过多依赖煤电产业,能否抓住当前煤炭开采总体平稳、地方财力相对宽裕的最后战略机遇期,加速经济转型,摆脱煤电依赖,避免煤尽城衰,实现持续发展,是特定历史阶段赋予我们的历史性责任,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全力以赴打好调结构促转型攻坚战。今年市财政将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集中财力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替代产业和成长型企业,力争利用3—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煤电产业、资源型产业支撑向多元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转变,煤电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降到20%以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跨越。

(一)坚持工业立市,壮大支柱产业,为调结构促转型筑牢支撑

加大产业调整振兴力度,组建经济转型融资平台,集中要素资源,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植主导产业推动转型。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抓紧编制专门规划,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协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培植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崛起“三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以推进太阳能、风能、绿色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启动建设麦科特工业园、磷酸铁锂电池等能源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深圳风力发电、松本电源太阳能动力电池项目合作。新材料产业:加强与深圳塑胶协会的战略合作,以意可曼公司、上九公司为龙头,以新规划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延伸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条,启动建设5万吨高分子材料、5万吨生物塑料制品、50万吨生物降解淀粉树脂项目。抓好泰山玻纤四期投产及五期16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线建设,加快推进恒鑫玻纤、恒泰玻纤对外联合,形成年产32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规模。加快兖矿高性能工业铝型材项目建设,延伸铝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新医药产业:以生产生物医药、动植物保健品、高端化学合成药物、现代中药为重点,抓好华鲁生物医药、大豆肽生物科技、新陆云南白药项目建设,整合圣立堂、孔圣堂生物资源,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打造国内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力提升三大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煤化工产业:按照低碳、循环、安全的理念,重点建设以国宏化工、兖矿峄化、荣信煤化为主要集聚片区的煤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国宏30万吨醋酸乙烯、30万吨聚丙烯、10万吨甲醇汽油、峄化20万吨DMF、荣信30万吨煤焦油加氢深加工及省化工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机械电子产业:加速推进邹城机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以兖矿机电产业园、中心机电园、凫山产业园为龙头,研发生产矿山成套设备,创造自有品牌产品;高层次举办矿山机电化工产品博览会,建立企业对外战略联盟,加快培育一批规模机电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推进金钢山酒业搬迁改造和金鹏食品、呱呱鸭等项目建设,扶持引导燕京啤酒等企业上档升级,打造企业规模优势。

培育骨干企业带动转型。大力实施“骨干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扶持宏河集团等现有骨干工业企业,加强对外联合重组,迅速膨胀规模,尽快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50亿、20亿、10亿元的梯次强企方阵。实施76项总投资271亿元的技改项目。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脱困,完成6家企业的破产终结,加快推进红旗接续矿、50万锭百隆色纱、中冶80万吨新闻纸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名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均增长20%以上。加大对合兴科技、意可曼公司上市扶持,抓好奔腾漆业等7家后备企业的上市辅导。

转变发展方式引导转型。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努力在煤化工、新材料、数控加工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建成职教中心,积极创建全国千所职业教育示范校,启动技师学院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邹县电厂余热利用、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40项重点节能治污工程建设。严格节能环保评估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抓好电厂脱硫,控制城区烟尘、地面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二)强化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建设,为调结构促转型积蓄后劲

突出项目建设核心地位,持续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以科学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

全力招引项目扩大投资。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完善奖励考核政策,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努力引进一批高端型、生态型、税源型项目。突出抓好资源招商,引导现有资源型企业积极谋求与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兴办资源精深加工、接续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培植主导产业集群,兴办更多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突出抓好企业招商,鼓励各类企业拿出优势资产实施嫁接改造,支持骨干企业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中央省属大企业的强强联合。突出抓好公共设施招商,争取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型场馆运营等领域率先突破。积极探索孵化器招商、公共投资基金招商、私募基金招商。

加速区域融合拉动投资。加强与兖矿集团、邹县电厂等驻邹大企业的合作,在资源配置、合作开发、产业对接等方面建立互动机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地企合作、共兴双赢。共同争取国家帮助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各项优惠政策,联合申请项目、引进资金、开拓市场。出台支持驻邹企业非主业做大做强政策,鼓励支持驻邹大企业竞购储备境外资源,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加强企业周边和矿区治安综合整治,为驻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投资。继续实行“3311”工程专班制度,全力全速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电子监察,在立项、环评、用地等关键环节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加大“六乱”治理力度,严格执行涉企、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费制”,严厉打击各类干扰施工的霸头,严肃查处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努力营造关爱企业家、支持创业人、保护投资者的良好氛围。

(三)放大园区优势,加速产业集聚,为调结构促转型打造载体

坚持项目集聚园区、功能集成建设,着力构建两大园区、三条产业隆起带的生产力布局。

做大做强两大新型园区。加快修编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拉开发展大框架。利用园区建设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园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抓紧建设一批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餐饮、住宿、文化、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工业园自备电厂、铁路货场地企共建、白马河港口疏浚、村庄搬迁等重点工程,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依法下放部门管理权限,深化用人分配制度改革,激活园区发展活力。突出园区特色,继续实行项目异地安置政策,规划建设区中园和镇街产业园,实现集群集约发展,确保两大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50%以上,三年内打造成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新型园区。

规划建设三条产业隆起带。抓住京沪高铁、新济邹路、临菏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超前规划产业布局,重新定位沿线产业,更好地融入济宁乃至华东区域经济发展。京沪高铁产业带,利用通车后带来的更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旅游观光等新兴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枢纽功能。新济邹路工业经济长廊,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与两个园区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临菏路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白马河黄金水道和机场的交通优势,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

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点供用地指标,集中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清查活动,加快区内合村并点步伐,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大力推广标准化多层厂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实现集约用地。加强环境保护,腾出更多环境容量用于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定期举办银企对接及贷款项目推介活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继续抓好电网配套建设,争取大项目直供电。

(四)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农民增收,为调结构促转型夯实基础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在邹东山区建设优质大花生和鲜食地瓜基地各5万亩,在邹西平原建设标准化食用菌栽培基地100万平方米,在邹南片区发展土豆、黄姜种植基地3万亩,在城郊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5处。综合运用财政贴息、金融支持、技改扩能等措施,做大做强以友和菌业、华源食品、普泰贝尔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加工业,以玉昕面粉、龙海花生公司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以圣地源、金淼牧业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加工业,以万都木业、政道木业、绿中园公司为龙头的林木果品加工业,打响“邹城食用菌”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年内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

发展品质农业构建农业标准化体系。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认证和执法体系,建立市场准入、基地准出机制,年内新增“三品”认证1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处、绿色水产养殖和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区各1处,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5万亩,新建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万亩。

改善生产条件构建城乡一体化体系。大力实施“生态邹东”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继续推行“三帮一联”制度,突出封山、改水、营林、修路,坚持不懈地每年集中抓好2—3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开发,坚决杜绝新上污染项目,努力把邹东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碧水环绕的生态山区。加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年内覆盖90%以上的镇。实施仙桥流域1.2万亩基本农田示范区等复垦项目,新增耕地5000亩。完成“一池三改”3000户。植树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积极创建全国绿化示范市。

推进农村改革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果,镇街全部建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水管体制改革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体系。加强“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树立劳务输出品牌。

(五)突出现代服务业,激活消费需求,为调结构促转型注入活力

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层次并举,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水平。

全力突破文化旅游业。坚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实施“两孟”文化区综合改造工程,高标准建设孟林风景区,大力推进“三孟”申遗,高层面策划运作中华母亲文化节。依托峄山风景区山石特色和文化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启动峄山二期重点工程建设,开发峄山万亩生态观光园,探索开展地质地貌考察、探险游。依托邹东十八盘风景区、狼舞山风景区、五宝庵山、洪山和邹西塌陷地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邹东旅游景观道路,开发生态观光、健身娱乐游,增强文化旅游综合带动效益。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广告策划、体育艺术、网络服务等产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汽车南站建设,规划建设南部物流园区和兖矿物流、白马河港口、华北钢材城三大物流基地,培植壮大万恒果蔬、宇程工贸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引导工业企业剥离三产业务,推动生产性物流业与生活性物流业联动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创优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邹设立分支机构。筹建村镇银行,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出台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主动承接以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外包为重点的服务业转移。

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充分挖掘生活性服务业提高生活质量、吸纳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扩大家电、汽车下乡的覆盖面,提升消费需求。完成贵和购物中心、刚领国际汽配五金城、义乌商贸城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推进杏花村市场改造升级工程。统筹规划一批社区商业、养老托幼、家政服务项目,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在全市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暨食品安全示范店300家。

(六)加快新区开发,做大做美城市,为调结构促转型拓展空间

围绕“儒学之都、园林城市、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城市定位,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高起点、大思路规划。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东扩中提西联”战略,推进城市组团式一体发展。下大气力突破新城区,利用3年时间建成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教娱乐、住宅小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样板城区。加速改造老城区,完善提升重点街区、重点部位,增加环卫、绿地、管网等公共设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力做大西部产业区,加快建设新济邹路、临菏路,加大北宿、太平两个新型城镇建设力度,以更为便利快捷的交通带动产业增量升级,更主动地接受济宁中心城区辐射。

高境界、大气魄建设。重点实施五大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开工建设金山大道北延、护驾山路北延、平安路、成功路等城市道路,加快建设三十米桥铁路立交桥,改造交通节点,整治道路堵点,提高道路畅通水平。新区开发工程,加快实施商务中心、新区商住区、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发现代居住小区500万平方米,同步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设施,加速集聚人气、商气。老城改造工程,实施因利河治理工程,重点抓好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消除卫生死角,增强便民服务功能。绿化工程,依托城区有山有水的独特自然条件,重点抓好唐王河流域的环境改造,加强对唐王山、吉米山的生态保护,打造城区南部“天然氧吧”。新型镇村工程,加快镇村规划修编,在城矿区镇以合村并点、旧村改造、压煤村庄搬迁、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在山区镇以服务辐射集聚型为重点,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30个社区建设任务。

高效能、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巩固扩大城乡环卫改革成果,深化城管执法、园林管理、超限超载治理等改革,明确责任区域,严格监督考核,形成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联动快捷反应的长效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严格行业监管,积极调控房价。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严格规范小区物业管理。

高水平、市场化经营。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完善土地收储和供给办法。加快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制转机,探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场化、产业化新模式,运用BT、BOT等模式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运营。

(七)更加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保障

坚持把惠民生、保稳定作为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深入实施惠民帮扶工程,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安置城镇就业1.1万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充就业容量。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将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持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城乡救助体系,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中心1处。继续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程,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

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资源调整配置力度,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完成第二实验小学东城校区建设。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活动,镇街设立留守儿童关爱站和乡村青少年宫,为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巩固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逐步实施城区数字化电视改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档案、史志、人防、气象、民族宗教和双拥共建等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邹城”创建活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深化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着力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强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启动第六次人口普查。继续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将集中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1、全面完成小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实施小沂河治理,加快推进白马河流域涝洼地治理、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度工程建设。2、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大中桥10座。3、改扩建镇敬老院2处,新建2处镇卫生院病房楼、100处村卫生室,建成文化健身场所100个、农家书屋100个、乡村青少年宫13处。4、建设农村校舍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1.8万平方米。5、解决特困群体就业1500人,提供公益性岗位200个;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00例,改造贫困家庭危房300户。6、实施“十户联防、警铃入户”工程,健全农村群防群治治安防控网络。7、完成新济邹路、临菏路建设,更好地实现与济宁中心市区的对接。8、完成唐王湖公园升级改造,加快护驾山植物园建设,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场所。9、加快城市热源及配套管网建设,年内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10、采取配建廉租住房100套和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8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对老百姓而言,多一人就业,多一些保障,多一点收入,多一份平安,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改善民生,办好10件实事,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殷实舒心的生活。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的厚望、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强素质建设,增强创新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抢抓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应对挑战,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不因循守旧,敢闯敢试,冲锋在前,勇于探索,干事创业,增强政府工作的开拓性。

加强效能建设,增强执行力。把狠抓落实、强化执行作为政府机关的基本职责,努力建设落实型政府。增强执行意识,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少说多做、立说立行。加大执行力度,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显现,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基层,把更多的力量放到解决问题上。提升执行能力,健全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实行压力传递,完善推进措施,强化效能问责,推动工作落实具体化。

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公信力。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让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管有效。

加强廉政建设,增强约束力。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科技防腐,全面开展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反对铺张浪费,节约行政成本。从紧安排财政预算,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增长。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案件,树立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事业凝聚人心,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创造邹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