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235149C/2022-01140 | 分 类 | 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3-18 |
文 号 | 邹政办字〔2022〕6号 | 废止日期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执行。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落实我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民生实事,加快健全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保服务和基金监管质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和《山东省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适应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需要,全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切实打通我市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结合实际,以当前基层医疗保障领域面临的短板和群众实际需求为抓手,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确保做好做实这项民生工程。
(二)坚持集约利用,因地制宜。依托市、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卫生院(室)等现有场所、现有基础设施,完善医保软硬件设施,开展标准化改造和整合,形成“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点”一室多用、协同高效的集约格局,切实避免资源浪费、重复耗资。
(三)坚持创新发展,探索经验。深刻认识试点建设的全局意义,深挖创新潜力,推进“互联网+医保”建设,为智能监管、云端服务持续赋能,探索形成一整套邹城模式、邹城经验。
(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功在当前、利在长久”,是一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增后劲的战略工程,坚持着眼长远、高标推进,确保实现“建设一个站点、惠及一方百姓”。
三、工作目标
以构建功能齐全、优质便捷、运行高效、管理有序、全国全省领先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为目标,确保到2022年底前,全市“1+21+N”医保服务站点网络按标准基本建成并初步运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医保服务新格局,在全国全省医疗保障领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四、工作内容
(一)统计摸排基层经办服务现状。加强与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及镇街的沟通协调,根据全市医保经办服务网点建设情况,厘清参保人员对基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的切实需求。
(二)构建基层医保服务网络。以邹城市人民医院、兖矿新里程医院、邹城市中医院、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五家医院(以下统称市直医院)、各镇街为民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居卫生室为依托,并结合实际选取医保服务站点,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1+21+N”(“1”是指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21”是指16个镇街和5个市直医院医保服务站,“N”是指20个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0个村居卫生室医保服务点)医保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和监管同步下沉。
(三)对标落实“站点”建设要求。充分依托现有资源,按照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标准,遵循“四个规范”即:规范场所设置、人员培训、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的建设原则,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打造一批规范、高效、务实、便民的医保办事场所。
(四)夯实基层信息系统基础。推进医保信息化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打通医保系统同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将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贯穿于群众就医购药的全过程,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医保信息网络。推动医保结算平台使用,安装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实现医保支付、报销结算、数据监管一体化管理。
(五)积极推动服务事项下沉。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必放”的原则,持续拓展“站点”服务事项范围,分别梳理下放到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市直医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室,明确医疗保障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并进行公开公示,内容相同事项的名称、编码、类型、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原则上做到统一。
(六)着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坚持以医保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持续提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水平,实现站点内医保服务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常态化组织开展医保业务政策培训,确保站点日常服务有序开展。
五、实施步骤
(一)明确目标,制定方案(2022年1月至2月)。成立市级层面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项目的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医保局,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
(二)摸清底数,合理布局(2022年3月)。组织开展对项目建设的督导调研,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升我市站点建设标准。按照“1+21+N”基层医保服务网络设置,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摸清基层医保服务网络实际情况,对“15分钟医保服务圈”各站点设置进行评估、合理布局,确保医保服务和基层监管实现全覆盖。
(三)试点先行,评估完善(2022年4月至7月)。在领导小组指导下,按实施方案进度要求,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优势资源,选取合适的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市直医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室设立试点,边运行、边改进,总结试点经验,开展先期评估,针对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四)总结经验,全面推动(2022年8月至10月)。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及建设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成效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五)正式运行,跟进维护(2022年11月至12月)。组织对有关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提炼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对正式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由建设单位提供后期运行维护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各镇街及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项目建设。政府主导,各镇街及相关部门加强上下衔接和业务指导,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加大推进力度,强化跟踪落实,高水平进行项目建设。
(二)强化保障支持。市医保局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列入财政预算,及时划拨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市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方案所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融入“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做好医疗机构服务场所场地统筹协调工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市级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所需办公用房、管线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支持;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对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室药品购进储存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市大数据中心负责配合系统铺设、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各镇街负责提供办公场所、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支持和人员配备支持。
(三)稳步推进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本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月度计划,层层分解目标,逐级落实任务,分阶段、分目标有序推进。定期对总体进展和实施效果开展督查指导,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提炼形成邹城经验、邹城模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媒介广泛宣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将宣传工作与政策解读、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营造浓厚氛围。多渠道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完善与改进医保公共服务,切实让参保人员知晓并享受政府的便民服务。
附件: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布方锋 副市长
副组长:宋泉涛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 冲 市医保局局长
成 员:李新科 市财政局副局长
邓 斌 市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
燕卫静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一级主任科员
刘 波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张学雨 市医保局副局长
李 冲 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宋 波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冯娇娇 峄山镇副镇长
张为科 看庄镇副镇长
李 玲 香城镇副镇长
徐瑞峰 张庄镇党委组织委员
门 超 城前镇人大副主席
王士军 田黄镇人大副主席
刘智允 中心店镇副镇长
李天艳 郭里镇党委组织宣传统战委员
张仰宏 太平镇人大副主席
孔令亚 北宿镇副镇长
郝运行 唐村镇副镇长
唐文鹏 石墙镇党委组织委员
高小虎 大束镇人大副主席
吴德燕 钢山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孙 超 千泉街道武装部部长
冯统真 凫山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医保局,负责“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协调与推进等日常工作,王冲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学雨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WORD版】邹政办字〔2022〕6号关于印发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PDF版】邹政办字〔2022〕6号关于印发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动漫解读】《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媒体解读】《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图文解读】《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邹城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